朝发京都城,暮上姑苏道。
姑苏台上今何如,摇曳春风有芳草。
芳草萋萋接长洲,居民商舸何其稠。
大船如屋连平地,清歌妙舞盈高楼。
此地民风尚华藻,力农不似为商好。
商儿鼓柁任所游,贫民科徵岂终保。
理民平政在斯行,慎勿远效蓝田生。
【解析】
此诗写诗人送友人黄彦辉赴官长洲丞的感怀。首句“朝发京都城”,点明出发时间和地点;次句“暮上姑苏道”表明抵达目的地点;三四句写姑苏台上春草萋萋,芳草接长洲,繁华富庶;五六句写商船往来繁忙,高楼歌舞升平;七八句抒发自己的观点:此地民风崇尚华藻,而农民却因力农不如经商而贫困,这是多么令人痛心呵!末句以古喻今,告诫友人勿效蓝田生之远游。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每两句成一联,共六联。首联交代送别时间、地点和目的地;颔联写姑苏台上春风中绿草如茵,景色优美;颈联写长洲上商船众多,歌舞不绝;尾联写当地风俗崇尚华丽文辞,但农民因力农而贫,这是令人痛心的。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答案】
【参考译文】
早晨从京都出发登上京城大道,傍晚就到了姑苏(苏州)的路上。姑苏台如今如何?在春风中摇曳着青青芳草,一片生机盎然。
芳草茂密地连着长洲一带,那里的居民和商船很多。大船就像房屋一样建在陆地上,歌声美妙,舞蹈精彩。
这里的人民崇尚华丽文辞,但是农民因务农而贫穷,这真是令人痛心的啊!你只管鼓着舵把船开去,不要像古人那样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地方去做官吧。
治理百姓、平定政治的事情就在这个地方进行,请你一定要谨慎行事,不要学古代蓝田生的远游。
诗歌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好友黄彦辉时所作,是一首七言律诗。诗前两联描写友人赴官后的景象,第三联直抒感慨;最后两联劝勉友人。
开头两句“朝发京都城,暮上姑苏道”,交代了送别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从京城出发,一直赶到姑苏路上,直到傍晚才到达目的地。“朝发”“暮上”两个动作,写出了旅途的漫长,突出了诗人送别朋友的心情。“姑苏台今何如,摇曳春风有芳草。”这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诗人眼前所见,虚写诗人想象中的姑苏台。姑苏台是苏州的名胜古迹,这里借代诗人所要送别的好友。“今何如”,指现在情形怎样。“摇曳春风有芳草”,意思是姑苏台现在怎么样?春风轻轻吹拂,芳草迎风摇曳,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两句既点出姑苏台的位置,又写出了其自然风光。接着诗人笔锋一转,由景及人:“长洲岛上芳草绿,商船来来接相续。”长洲是苏州的一个县份,这里泛指苏州。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长洲岛上长满了青草,商船络绎不绝,来往频繁,一派热闹景象。“接”字用得非常巧妙,它不仅形象地写出了商船多的特点,而且表现出了人们的喜悦心情。“商船来来接相续”,说明长洲岛上的繁荣兴旺。
接下来三句“芳草萋萋接长洲,居民商舸何其稠”。“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稠”即密集的意思。“居民”指居住在长洲的人,“商舸”指商船。这三句是写长洲的繁华。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芳草比作人,把商船比作船,把居民比作人,生动地写出了长洲的繁盛。特别是“接”字的使用,把商船与长洲联系起来,使画面更加完整。
五至八句为第一层意思。“大船如屋连平地,清歌妙舞盈高楼。”这四句诗的意思是:长洲岛上的大船就像一座座屋子,连接在一起,平地而起;清歌妙舞在高楼里回荡,十分热闹。诗人通过这四句诗描写了长洲的繁华和人们的欢乐生活。
九至十四句为第二层意思:此处民风尚华藻,力农不似为商好。“商儿鼓柁任所游,贫民科徵岂终保?”“科”通“科敛”,“征”指征税。这两句的意思是:这里民众崇尚华丽的文章,务农的人却因为种田而贫穷困苦。商船的孩子们可以随意玩耍,而穷人却受苛捐杂税的压迫,哪里能长久保全呢?
结尾两句是诗人的议论。他希望友人能够体察民情,为民着想,切莫效仿蓝田生远游。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总结,也是全诗的中心思想所在,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爱民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语言简练明快,风格清新自然。诗人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加以描绘,如“朝发”与“暮上”、“姑苏台”、“芳草”、“商船”等词语,都富有表现力。同时,诗人还善于用对比的手法,如将繁华与萧条相对照,将富饶与贫瘠相对照,使得诗句显得更为鲜明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