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春来信有期,双双依旧啄芹泥。
网罗不到营巢处,肯厌田家草屋低。
燕
即燕子,是候鸟。春去秋来,年年迁徙,故有“双宿”之说。古人常以燕子喻夫妇恩爱,如唐代诗人杜甫《新婚别》诗云:“兔丝附蓬根,鹊卵巢权木。”宋代陆游《燕》诗亦云:“妾似青楼客,郎如白帝儿。两心同皎洁,万里共参差。”此诗前两句即用其义,言燕子春飞秋回,年年往返,与人类一样,也有夫妇之情。三四句则反其意而用之,说燕子筑巢于人家屋檐之下,不肯栖息在田舍草屋里。这是对封建礼教的讽刺。清代赵翼《论诗》曾指出:“大抵古体诗最难工者,以情景兼具,出人所不及。情景兼到,又须词气通畅,一语天然,方为上乘。”此诗虽未达到“情景兼到,一语天然”的境界,但前三句写燕的情状,后三句写燕的行为,都切合题意,且词意流畅,不失为一首较好的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