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下流泉度竹低,屋头高木与云齐。
人疑束缚同鸠拙,自剪蒙茸对鹤栖。
花隐石棱多结子,草妨门径别成蹊。
平生着我忘形地,相送何烦一过溪。
【译文】
屋下流水声潺潺,穿过竹林低低流淌;屋上高树与云齐平。人们误以为这株高树被束缚,其实它只是像鸠鸟那样笨拙地生长,自自在在。它剪去了多余的蒙茸,像鹤一样栖息,显得更加挺拔俊逸。石棱上的花隐没在石棱里结了许多子粒,草茎妨害了门径,别成一道小溪。我平生就喜欢这样的忘形之地,相送你何须过溪?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竹和松的描写,赞美它们不拘泥于世俗的羁绊而顽强生存的精神品格和高洁的节操。
“屋下流泉度竹低,屋头高木与云齐。”竹叶青翠,清泉从屋下流过,声音细细绵绵,仿佛要穿过竹林,流向屋外。屋上竹子高耸入云,直插霄汉。诗人通过描绘这一景象,表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人疑束缚同鸠拙,自剪蒙茸对鹤栖。”这两句是说,人们认为这株高树被束缚住了,其实它像鸠鸟那样笨拙地生长着。它自己剪去蒙茸的枝叶,像鹤一样栖息,显得更加挺拔俊逸。这两句诗既赞美了这株高树的顽强精神,又表达了诗人对它的赞美之情。
“花隐石棱多结子,草妨门径别成蹊。”这两句是说,石棱上的花隐藏在石棱里结了许多子粒,草茎妨碍了门径,别成了一道小溪。诗人通过描绘这一景象,表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平生着我忘形地,相送何烦一过溪。”最后两句是说,我生平就喜欢这样的忘形之地,相送你何须过溪。这两句诗既是对这株高树的赞美,又是对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