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顷云边木杪亭,萧萧风日客魂醒。
雁来关塞暮天碧,龙起江湖秋水腥。
松骨半枯僧耐老,涧腴新汲地钟灵。
吴王剑气消沈尽,烟雨满池萍叶青。
【注释】
千顷云边木杪亭:千顷,形容树木很多。木杪,树梢。木杪亭,即在树上建的亭子。亭,是高耸而供游人休息、观景的建筑物。
萧萧风日客魂醒:萧萧风,指秋风吹过松树林的声音。客魂,指游子之心。魂醒,即心灵清醒。
雁来关塞暮天碧:雁,指大雁。关塞,关隘和要塞。暮天,傍晚时的天空。碧,青绿色。
龙起江湖秋水腥:龙,指江河中的水。江湖,泛指江河湖海。秋水腥,指秋天的江水带有腥味。
松骨半枯僧耐老:半枯,指松树的枝干已经半死不活了。僧,僧人。耐老,忍受衰老。
涧腴新汲地钟灵:涧,小溪。腴,肥润。新汲,刚打上来的水。地,这里指山间或山谷中。钟灵,有灵气。
吴王剑气消沈尽:吴王,指吴王阖闾。阖闾,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君。剑气,指吴国的宝剑之气。
烟雨满池萍叶青:烟雨,蒙蒙细雨。池,池塘。萍,浮在水面上的草本植物。青,指青色。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写一个意象,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虎丘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特色。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第一句:“千顷云边木杪亭”,这句话描绘了一座位于云层之上的木制亭子。这里的“千顷”用来形容树木很多,给人一种森林密布的感觉;“云边”则强调了亭子的地理位置,似乎与天空相连;“木杪”则指的是树枝的顶部,暗示这座亭子可能建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
第二句:“萧萧风日客魂醒”,这句话表达了游客在风和日丽的天气下感到精神焕发的心情。这里的“萧萧”用来形容风声,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悠扬的感觉;“风日”则是指自然景色优美,让人心情愉悦。
第三句:“雁来关塞暮天碧”,这句话描绘了一群大雁飞过关塞,夕阳西下时的景色。这里的“雁来”表示大雁的到来,暗示着季节的变化;“关塞”则是指关口和要塞,象征着国家的边界;“暮天碧”则描述了夕阳西下时天色渐暗,但仍然呈现出一种美丽的蓝色。
第四句:“龙起江湖秋水腥”,这句话描绘了一条龙在江湖中腾飞的景象。这里的“龙起”表示龙腾跃而起,象征着力量和威严;“江湖”则是指广阔的水域,代表着自然界的力量;“秋水腥”则是指秋天的江水带有腥味,可能是因为江水变得浑浊或者因为其他原因而产生的气味。
第五句:“松骨半枯僧耐老”,这句话描绘了一位僧人坐在半枯萎的松树下的情景。这里的“松骨半枯”表示松树的枝条已经半死不活了,给人一种岁月沧桑的感觉;“僧耐老”则意味着这个僧人能够忍受这种生活,不被外界所动摇。
第六句:“涧腴新汲地钟灵”,这句话描绘了一道刚被泉水滋润过的山涧土地的景象。这里的“涧腴”表示山涧肥沃的土地,给人以丰收的期待;“新汲”则是指刚刚被泉水滋润过的土地,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地钟灵”则意味着这个地方有着灵气,能够给人们带来好运。
最后一句:“吴王剑气消沈尽”,这句话表达了吴王的宝剑之气已经被消磨得无影无踪了。这里的“吴王”指的是吴王阖闾,他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位著名君主;“剑气”则是指吴王手中的宝剑所具有的锐不可当的力量;“消沈”则表示这种力量已经被消磨殆尽。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虎丘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虎丘的独特魅力。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