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圣谟训,君道止于仁。
大禹问辜泣,测然天地春。
秦隋何猰㺄,虫豸馋齐民。
偶语亦何辜,一瓜杀三人。
天道岂蒙翳,巨祸不旋身。
继冢鱼肉沸,亥广速夷沦。
嗟嗟殷鉴在,千古隋与秦。

这首诗是仿照李白的风格创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吾闻圣谟训,君道止于仁。
    “吾闻”指的是诗人听到了一些关于圣明帝王的教诲,“圣谟训”即圣人的教导和训诫。“君道止于仁”表示君主的道德标准应该是仁爱。

  • 大禹问辜泣,测然天地春。
    “大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水英雄,“测然”形容天地之间充满生机和活力。“天地春”意味着大自然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 秦隋何猰㺄,虫豸馋齐民。
    “秦隋”指的是秦朝和隋朝两个朝代,这两个朝代都被认为是暴政的代名词。“何猰㺄”是指什么也不顾,肆意妄为。“虫豸馋齐民”形容这些统治者贪婪无度,让百姓深受其害。

  • 偶语亦何辜,一瓜杀三人。
    “偶语”指的是私下的议论或交谈。“亦何辜”表示这些私下的言论不应该受到惩罚。“一瓜杀三人”形容一起小小的事件导致了无辜者的死亡。

  • 天道岂蒙翳,巨祸不旋身。
    “天道”指的是天命或者自然法则。“蒙翳”意为遮蔽、掩盖。“巨祸不旋身”形容灾祸发生时,连当事人都无法幸免。

  • 继冢鱼肉沸,亥广速夷沦。
    “继冢”指的是继承先人的基业。“鱼肉沸”形容人民生活困苦,如同鱼肉般任人宰割。“亥广速夷沦”指整个国家或地区被迅速毁灭。

  • 嗟嗟殷鉴在,千古隋与秦。
    “嗟嗟”表示感慨或叹息。“殷鉴”是指古代的教训。“千古隋与秦”指的是隋朝和秦朝这两个历史事件,提醒后人要吸取历史的教训。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的英明君主和暴政时期的统治者,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和对正义的追求。诗中通过具体的事例,如大禹的仁政、秦隋的暴政等,展现了不同时代下的政治差异。同时,诗人也通过对人民生活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状况,呼吁人们要珍视和平,避免灾难再次发生。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有力,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