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筏下邪溪,溪回水凌乱。
指顾未俄顷,云林已改观。
前瞻群岭高,却睇后峰断。
出口尚潺潺,入湖方漫漫。
丛丛烟树分,蔌蔌蒹葭散。
逦迤迅川风,宛转随沙雁。
兰亭怀右军,白洋寻贺监。
千载迹如存,一曲情可玩。

【注释】邪溪:指流经四川合江县的西河。东渡桥:指东渡河上的桥。镜湖:在今贵州遵义市北,为长江支流赤水河中游段,因水面清澈如镜而得名。

【赏析】《出邪溪由东渡桥进帆》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诗人乘船过西河时所见的自然景观,抒发了自己怀古思旧之情。

首联写诗人顺流而下的情景。“趁筏”二字写出了诗人轻松愉快的情态。“下邪溪”三句描绘了西河的景色。“回水”,即回流;“凌乱”,形容水流湍急。“指顾未俄顷,云林已改观”一句,用一“望”字,把读者的视线引向远方,又以“已”字,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激动起来。

颔联写诗人从西河出发,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镜湖。“前瞻群岭高,却睇后峰断”两句,写诗人在前进途中所看到的景色。“前瞻”,指向前看;“却睇”,指回头看。“群岭高”和“后峰断”,都是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镜湖周围山峦的高大险峻,以及它们之间的连绵不断。

颈联写镜湖的风光。“出口尚潺潺,入湖方漫漫”两句,写诗人乘舟进入湖中时的所见所感。“出口”,指船从水中驶出;“入口”,指船在水中行驶。“潺潺”形容水声细碎;“漫漫”则形容湖水辽阔、无边无际。这两句诗既写出了镜湖的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尾联写诗人在镜湖畔欣赏风景时的思绪。“丛丛烟树分,蔌蔌蒹葭散”两句,写镜湖周围的树林和芦苇。“丛丛”、“蔌蔌”都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树林和芦苇的茂盛景象。“逦迤迅川风,宛转随沙雁”两句,写镜湖上的风景。“逦迤”,曲折;“迅川风”,疾速的流水;“沙雁”,指大雁。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湖面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写诗人感慨万千。“兰亭怀右军,白洋寻贺监”两句,化用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的故事。“兰亭”,位于浙江绍兴西南二十里处,是古代文人墨客聚会的地方;“右军”,指王羲之;“贺监”,是指唐代书法家贺知章。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古人的敬仰之情。“千载迹如存,一曲情可玩”两句,是对整首诗的总结。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人生的短暂无常,因此发出了感慨万千的感叹。同时,他也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