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宜开社,何须觅远公。
藕花池未活,椰子荫将丛。
举武行堪至,巡城路稍东。
棘垣围野圃,蔬地敞禅宫。
矮小庐能整,萧清树半蒙。
望穷见睥睨,径转接胡衕。
地近苏公井,谁追白傅风。
期应月一至,明以韵而同。
不较觥筹负,惟罗翰墨工。
笔床茶灶副,山簌野肴充。
人杂缁黄素,材收楩梓桐。
五丁驱鬼斧,八面任输攻。
伐木声相应,它山石作砻。
拈花呈妙偈,剪叶当诗筒。
书此招群彦,盟盘让乃翁。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潘寰瀛和梁澹明、冯载赓、许今喜、王尧韭、陈命美等人的诗社作品,他们在此地开社,创作排律一章呈给潘寰瀛。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此地宜开社,何须觅远公。
  • 注释:此处适宜建立文学社团,无需远赴他乡寻找高人。
  • 赏析:诗中表达了对于文学交流的重视,认为此地已足够开展文学活动。
  1. 藕花池未活,椰子荫将丛。
  • 注释:池塘里荷花还未盛开,椰树的枝叶已经茂盛。
  • 赏析:描绘了当地的自然风光,荷花和椰树都是热带植物,象征着这个地方的热带风情。
  1. 举武行堪至,巡城路稍东。
  • 注释:这里适合举行武术表演,而通往城墙的路稍微向东。
  • 赏析:反映了当地可能的文化特色,即武术文化或历史遗迹,暗示着这个地方的历史底蕴。
  1. 棘垣围野圃,蔬地敞禅宫。
  • 注释:用荆棘编成围墙环绕着一片野菜地,那里有一块宽敞的禅房。
  • 赏析:展示了当地人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禅宗文化的接纳。
  1. 矮小庐能整,萧清树半蒙。
  • 注释:简陋的房屋虽然小,但布置得井井有条;树木半被薄雾笼罩,增添了几分幽静。
  • 赏析: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1. 望穷见睥睨,径转接胡衕。
  • 注释:目光所及之处,可以看到远处的瞭望台,而小路则蜿蜒曲折,通向远方的胡同。
  • 赏析:通过描写远处的瞭望台和蜿蜒的道路,展现了这个地方的地理特点和交通状况。
  1. 地近苏公井,谁追白傅风。
  • 注释:这个地方靠近苏公井,谁能追赶李白那样的才气?
  • 赏析:以历史人物李白自比,表达了对当地文化氛围的认可和向往。
  1. 期应月一至,明以韵而同。
  • 注释:期望每月都能来此相聚,明知道诗韵相合即可。
  • 赏析:表达了对诗社聚会的期待和对诗歌交流的重视。
  1. 不较觥筹负,惟罗翰墨工。
  • 注释:不需要比拼饮酒技巧,只看重书法技艺。
  • 赏析:强调了书法在文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诗社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欣赏。
  1. 笔床茶灶副,山簌野肴充。
  • 注释:笔墨桌旁配有茶炉,山上采集的野菜充当菜肴。
  • 赏析:描绘了诗社成员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然的亲近。
  1. 人杂缁黄素,材收楩梓桐。
  • 注释:人们中有从事佛教(缁)的,也有从事儒学(黄)、道教(素)的,各种人才聚集于此。
  • 赏析: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体现了人们对不同信仰和文化的尊重。
  1. 五丁驱鬼斧,八面任输攻。
  • 注释:运用传说中的五丁力士的力量去驱动巨大的鬼斧,四面都可以攻击敌人。
  • 赏析:借用神话传说来形容地方力量的强大和团结精神,也暗示了诗社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 伐木声相应,它山石作砻。
  • 注释:伐木的声音与山石相互呼应,仿佛是在打磨工具。
  • 赏析:通过声音的比喻,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以及诗社成员对工艺的重视。
  1. 拈花呈妙偈,剪叶当诗筒。
  • 注释:拈起一朵花就像吟诵一首精妙的佛经偈语;剪下一片叶子可以当作写诗的工具。
  • 赏析:将自然界的美好事物与艺术创作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赞美。
  1. 书此招群彦,盟盘让乃翁。
  • 注释:写下这篇文章是为了邀请大家参加诗社,让我们的父辈们也能参与其中。
  • 赏析:表达了对诗社的热爱和对家族成员的关心,也体现了诗社活动的包容性和传承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