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多仙山,历历插晴昊。
岁晚无严霜,山寒色更好。
缘厓见红花,涉径得绿草。
高寺忆远公,玄谈事幽讨。
鸣鸦飞青松,曾见此树老。
人生难百龄,行乐苦不早。
委运任去留,身闲以为宝。

【注释】

江南:指江南地区,这里泛指我国南方。仙山: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山。历历:分明可见的样子。插晴昊:插入晴朗的天空。岁晚:一年的末尾。严霜:严酷的冬天的霜。缘厓(yái 崖):顺着山崖。涉径:行走在小路上。高寺:高大的寺院。远公:即慧远禅师,南朝时著名的佛教僧侣,他住于庐山东林寺。玄谈:佛家玄妙的讲说,这里指禅理。事幽讨:谈论佛经。鸣鸦(yāo 咬):乌鸦。飞青松:在苍翠的松树上飞翔。曾见此树老:指慧远禅师在庐山东林寺中讲经说法,最后圆寂,他的墓地就在这棵树旁边。人生难百龄:人的一生很难活到一百岁。百龄:百岁。行乐苦不早:及早享乐是很痛苦的。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于唐大历五年(770)冬。诗人游览江西名胜,看到一片山景,有感而发,遂作此诗。全诗四联八句,每句七言,共五十六字。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景物自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第一联“江南多仙山,历历插晴昊”,起首两句是点明题旨:“江南多仙山”,概括了江南地区有许多美丽的山峰和秀丽的景色;“历历插晴昊,”写出了江南山峰之高耸、之入云霄,仿佛是插在晴空中一样。这两句是写景,但景中有情,表达了诗人对江南山川的热爱之情。

第二联“岁晚无严霜,山寒色更好”,这两句是写诗人游历江南山水的感受。“岁晚”,指冬季到来的时候;“严霜”,指严寒的冬天的雪霜。“山寒”二字点明了时间、地点、季节和气候。“色更好”,用一“更”字,说明虽然天寒地冻,但是山的颜色更加美丽动人。这两句是写景,但景中有情,表达了诗人对江南山水的赞美之情。

第三联“缘厓见红花,涉径得绿草”,这两句是写诗人游历江南山水的情景。“缘厓”,指沿着山崖;“涉径”指在山间行走的小径上。“缘”“涉”二字点出了诗人游历时所采取的动作;“见”“得”两个字则表明了这些动作的结果,使读者感到十分亲切。这两句是写景,但景中有情,表达了诗人对江南山水的喜爱之情。

第四联“高寺忆远公,玄谈事幽讨”,这两句是写诗人游历江南山水时的所见所闻。“高寺”,指高高的寺庙;“远公”,即慧远,南朝梁时期著名僧人,他曾住在庐山东林寺。“玄谈”,指佛家的玄妙讲说;“事幽讨”,指谈论佛经等深奥的道理。这两句是写景,但景中有情,表达了诗人对佛理的崇敬之情。

第五联“鸣鸦飞青松,曾见此树老”,这两句是写诗人游历江南山水时的所见所闻。“鸣鸦”,指鸟叫声;“青松”,指苍翠的松树。“曾见此树老”,是说慧远曾在庐山上的这棵松树下讲过法,这棵树也因他的教化而变得苍老起来,这两句是写景,但景中有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名人的追思之情。

第六联“人生难百龄,行乐苦不早”,这两句是写诗人游历江南山水时的所见所闻。“人生难百龄”,意思是人的寿命难以达到一百岁,这是对生命的感慨;“行乐苦不早”,意思是及早享乐是很痛苦的,这是对人生的感叹。这两句是写景,但也是抒情,通过写景来表达作者对人生和生命的看法和感慨。

诗人写道:“委运任去留,身闲以为宝。”意思是说:只要能够顺应自然,随遇而安,那么即使身在尘世之中,也会感到心满意足。这里的“委运”,就是顺应自然的意思;“任去留”,就是随遇而安的意思;“身为宝”,是指身心自由自在,快乐无比。这两句是结句,是全诗的总结,也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