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天尺五仗云层,兵卫晨趋地位增。
宿望已归佳士口,苦吟那免俗人憎。
君今暂抱无家恨,我亦同为有发僧。
为和诗篇成不寐,短窗残月下疏棂。
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这首诗:
答包舒庵 - 诗作回应或回答某人的诗歌。
去天尺五仗云层,兵卫晨趋地位增。
宿望已归佳士口,苦吟那免俗人憎。
君今暂抱无家恨,我亦同为有发僧。
为和诗篇成不寐,短窗残月下疏棂。
- 诗句释义与注释:
- “去天尺五仗云层”:形容天空中云雾缭绕,如同云层般高耸,仿佛能触及天际。
- “兵卫晨趋地位增”:描述了守卫在清晨时整齐地行进,增加了军队的威严和气势。
- “宿望已归佳士口”:表示诗人的期望已经实现了,达到了一个优秀的人士所能达到的水平。
- “苦吟那免俗人憎”:即使努力吟咏,也难以避免被普通人所厌恶。可能因为过于刻意或者不符合大众的审美。
- “君今暂抱无家恨”:指你现在暂时承受着没有家的忧愁。
- “我亦同为有发僧”:我也是同样作为有头发的人而存在。这里可能暗指僧人的身份。
- “为和诗篇成不寐”:为了完成和诗篇而失眠。
- “短窗残月下疏棂”:窗外残月映照着稀疏的窗户,给人一种孤独、寂寞的感觉。
- 译文:
- 天空中有层层的云彩,就像云层一样高耸入天。
- 早晨的守卫们整齐的步伐显得更加威严,他们的行列增加了军队的气势。
- 我的夙愿已经实现,我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人士。
- 尽管努力吟诵,但也无法避免被人厌恶。
- 你目前暂时承受着失去家的忧愁。
- 我和你一样,也是一位有发(即头发)的僧侣。
- 为了完成这诗篇我整夜难眠。
- 窗外月光朦胧,透过稀稀疏疏的窗户洒进来。
- 赏析:
此诗以描绘自然景象开篇,通过描绘壮丽的云雾和壮观的军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军容的敬畏之情。接下来转入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和挣扎。诗中多次提到“宿望”和“苦吟”,透露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内心的矛盾。结尾部分,诗人通过对月光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孤独和寂寥的情绪,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执着。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内心的坚持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