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樯入漕邓林齐,都运新恩下紫泥。
刘宴部分烦一日,李冰开凿镇三犀。
衣冠晓饯秦淮道,笳鼓春迎楚水堤。
独羡飞腾还感旧,弱龄曾识掖垣西。

【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天顺五年(1461),奉旨送李都宪出京赴任的送别之作。李都宪是当时的漕运总督,而诗人又是他的门生,因此,诗中不免带有一些颂圣之意。然而诗人并不刻意渲染,而是通过送行的场景和细节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惜别之情。全诗四联,前二联写景,后二联抒情,中间两联用典,以古贤自况,寄寓深情。

首联“连樯入漕邓林齐,都运新恩下紫泥”,描绘了一幅繁忙的景象:船只排成队进入运河,邓林齐的船只与其它船只相连,形成一条长长的船龙,浩浩荡荡地驶向远方。这里的“紫泥”是指皇帝的御批,象征着朝廷的命令和权威。这一句既写出了漕运的重要性,又暗示了李都宪即将承担的重要职责。

颔联“刘宴部分烦一日,李冰开凿镇三犀”,则是对送行的场面进行了具体描写。刘宴、李冰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们分别以治理黄河、治理洪水著称。这里借用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李都宪能够像他们一样,为国家和百姓作出贡献的期待。同时,“烦一日”和“开凿镇三犀”也暗示了李都宪即将面临的繁重任务和艰巨使命。

颈联“衣冠晓饯秦淮道,笳鼓春迎楚水堤”,则转入了送别的现场,描绘了离别时的热闹景象。秦淮道和楚水堤都是南京的著名景点,这里分别代表了南京城的繁华和壮丽。这里的“晓饯”指的是清晨的聚会,而“笳鼓”则是指古代战争中常用的乐器,这里可能暗指李都宪即将踏上的征途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尾联“独羡飞腾还感旧,弱龄曾识掖垣西”,则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这里的“飞腾”指的是仕途上的升迁,而“掖垣西”则指的是翰林院的位置,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李都宪升迁的喜悦,同时也怀念自己曾经在翰林院的日子。这种怀旧之情,既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期望。

这首诗通过对送行场景的描绘和对李都宪即将承担的重要职责的暗示,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深深忧虑。同时,诗人也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