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衣不蔽胫,蓬发自吹面。
无力营生产,甘心委笔砚。
桑间屋两间,枯茆覆不遍。
爱读古人书,析理极欢忭。
纵令万黄金,焉能夺吾贱。

【注释】

(1)贫士:贫穷的文人。

(2)短衣不蔽胫:穿着破旧的衣服,不能遮盖到小腿。

(3)蓬发自吹面:形容头发蓬松,自己扇着风。

(4)无力营生产:无法经营生产。

(5)甘心委笔砚:愿意放弃笔墨。

(6)桑间屋两间:指简陋的居所。

(7)枯茆覆不遍:用茅草盖成的房屋,不能覆盖全部。

(8)析理极欢忭:分析事理非常快乐。

(9)万黄金:指大量的财富。

(10)焉能夺吾贱:怎么能剥夺我贫穷的身份?

【赏析】

这首《贫士》诗,是一首揭露现实、同情穷苦的讽刺诗。作者以贫困的士人的口吻,对当时的社会现状进行了有力的抨击。诗中“桑间屋两间”一句为全篇定下了基调,表明了穷困潦倒的生活状态。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诗人艰苦朴素的衣食住行。“短衣不蔽胫”说明衣服短小,不能遮盖到小腿,“蓬发自吹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的头发蓬松,自己扇着风的样子。接着写诗人“无力营生产,甘心委笔砚”,“无力营生产”表现了诗人没有经济来源,“甘心委笔砚”,表现了他宁愿放弃笔墨也不愿意去谋生的态度,这两句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悲惨处境。诗的后四句,诗人进一步揭示了造成这一悲惨现实的社会原因。“爱读古人书,析理极欢忭”,说明穷困并没有压垮诗人的精神,他热爱读书,喜欢钻研事理,这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一大特色。然而“纵令万黄金,焉能夺吾贱?”这两句却把读者引入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拥有万贯家财,又怎能改变诗人贫贱的身份呢?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人生观念,即富贵并不能使人免于贫贱,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此诗通过对一个贫困士人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合理。诗人以简练的语言,鲜明的对比,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同时,诗人还通过描写读书的情景,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整首诗歌意境深远,寓意丰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