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登高丘,望见车马道。
良人从此去,三年音信杳。
入城见亲故,出城见坟墓。
君非他乡人,何为不返顾。
弱女解秦筝,幼子通孝经。
君归揽君衣,使君不复行。
我愿车马道,掘为千仞池。
百尔闺中人,永无伤别离。
日暮登高丘,望见车马道。
日暮时分,登上一座高丘,远望那蜿蜒的车马大道。
良人从此去,三年音信杳。
你的爱人就此离去,整整三年没有音信。
入城见亲故,出城见坟墓。
进入城里,见到的亲人朋友;出来之后,看到的是他们的坟墓。
君非他乡人,何为不返顾。
你不是他乡的人,为什么还不回头呢?
弱女解秦筝,幼子通孝经。
年轻的女子能弹奏起秦国的古筝,小儿子也能熟读《孝经》。
君归揽君衣,使君不复行。
你回来抓住我的袖子,让我不要再行走了。
我愿车马道,掘为千仞池。
我愿意让那车马大道变成千丈深池。
百尔闺中人,永无伤别离。
所有家中的女子们,永远不要为我伤心离别。
注释:
- 杂诗六首: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
- 登高丘:指登山望远。丘:土山。
- 车马道:即路,指通向远方的道路或道路。
- 良人:好配偶,丈夫。
- 音信杳:音信全无。杳,不见踪影。
- 君:指丈夫。此词中的“君”与上文所指的“良人”不同,当是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之意。
- 弱女:指年轻美丽的女子。
- 秦筝:古代弦乐器,又名“秦瑟”。筝音哀婉,有“弹筝”之典。
- 孝经:儒家经典之一。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通过写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夫妻之间深厚的感情和对分离的痛苦。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感人,充分展现了王昌龄诗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