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前几度游,景色依依似昨秋。
一叹浮名知我拙,十年行迹与心谋。
波间烟雨藏鸥鹭①,眼底风尘逐马牛②。
惊起洞仙飞铁笛③,浩歌击楫大江流④。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如下:

黄鹤楼前几度游,景色依依似昨秋。
一叹浮名知我拙,十年行迹与心谋。
波间烟雨藏鸥鹭,眼底风尘逐马牛。
惊起洞仙飞铁笛,浩歌击楫大江流。

注释解析:

  1. 黄鹤楼前几度游,景色依依似昨秋 - 黄鹤楼是位于湖北武汉的一座著名古塔,历史悠久。李白在这里多次游览,每次的感受都像是在昨天,这表达了他对于时间的流逝和美好记忆的留恋。
  2. 一叹浮名知我拙,十年行迹与心谋 - “浮名”指的是虚名或名利,“拙”表示不擅长或不如意。这句诗反映了李白对名利看得很淡,他认为自己虽然在外多年,但内心始终如一,与自己的理想相一致。
  3. 波间烟雨藏鸥鹭,眼底风尘逐马牛 - 这里的“波间”和“眼底”都是描写景物的位置,分别描绘了水面上的景致和眼中所见的江湖风云。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纷扰形成对比。
  4. 惊起洞仙飞铁笛,浩歌击楫大江流 - “惊起”形容被突如其来的事物惊动,这里可能是指听到某些声音或看到某些景象而有所感触。“洞仙”可能是道教中的仙人,“飞铁笛”则可能是形容仙人吹奏铁笛的声音,给人以超脱尘世的感觉。最后,“浩歌”表示高唱,“击楫大江流”则描绘了诗人乘舟江上,意气风发地唱歌的样子,表现了一种豪迈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黄鹤楼为背景,通过对黄鹤楼周围自然景观与自身感受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名利的深刻感悟。首句即点明了多次游览的情景,第二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虚名的不屑一顾。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尽管外界环境变化万千,诗人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平静的心。诗末通过描绘一种超然的意境,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语言精炼,情感丰富,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