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日东升月,随缘北住人。
寸心元似水,两鬓任如银。
得失几无定,荣枯事有因。
素谙名教旨,敢不日书绅。

《对月》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照日东升月:这句诗描绘了月亮在东方升起的景象。”照日东升”意味着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整个天空,而月亮则在东方的天空中逐渐升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这里的”东升月”指的是月亮在早晨或黎明时分升起,通常与日出同时,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照”字在这里有照耀、映照的意思,强调了阳光和月光共同作用的美丽场景。

  2. 随缘北住人:这句诗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随缘”是指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不强求,顺其自然。”北住人”可以理解为人们居住在北方,也可能是指在北方生活的人。这里没有明确指出居住地,但从语境来看,可能是描述一个生活在北方的人,他/她顺应自然,不拘泥于地域,而是选择了一个能够适应自己生活的地方。

  3. 寸心元似水:这句诗形容内心如同流水般清澈透明。”寸心”指的是内心,”元似水”则强调了这种清澈透明的特质。”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被用来象征心灵、情感等抽象概念,因此这句话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深处平静、透明状态的追求。

  4. 两鬓任如银:这句诗描绘了头发的颜色,暗示了年龄的增长。”两鬓”指的是左右两侧的头发,”任如银”则表示这些白发如同银色一般,明亮且富有光泽。这里的”如银”不仅描述了颜色,也隐喻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以及岁月对人的影响。

  5. 得失几无定:这句诗讨论了人生中的得失问题,认为它们并非固定不变。”得失”指的是得到的与失去的东西,”几无定”则强调了这种不确定性。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经历的看法,即生活中既有得也有失,而这些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6. 荣枯事有因:这句诗强调事物盛衰的原因是由其内在的因素决定的。”荣枯”指的是事物的兴盛与衰败,”有因”则意味着这些变化是有原因的。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因果观,即事物的兴衰是由其内在因素导致的,而不是偶然或外部力量的结果。

  7. 素谙名教旨:这句诗表明诗人对儒家思想或名教(古代中国的一套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素谙”表示一直了解、熟悉;”名教旨”则是指儒家思想的核心教义。这句话可能意味着诗人通过对儒家思想的学习和实践,形成了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

  8. 敢不日书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愿意将这些思考和见解记录在书绅上的决心。”敢不”表示勇敢地做某事,”书绅”指的是写在衣服后面的标签(古代读书人用来标记所读的书籍),这里引申为书写、记笔记的意思。这句话可能意味着诗人希望通过书写来记录下自己对于生活、道德和学问的见解和体会。

    赏析

《对月》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道德的深刻理解。诗中的每个句子都像是一幅画,描绘了不同的自然景观和内心世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传达了自己的感悟和哲学思考。整首诗既具有诗意的美,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引发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