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笔不暂离,琴书恒自随。
欲忧身外事,何日是闲时。
《道中作九首·其七》是明代思想家、理学家吴与弼所作的一首诗。吴与弼以其独特的哲学理念和文学才华,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 诗句释义:
- 纸笔不暂离:描述了作者在道中时,纸笔不离手,随时记录思考的过程。
- 琴书恒自随:强调了音乐和书籍始终陪伴在身边,反映了作者对知识和艺术的追求。
- 欲忧身外事:表达了对于身外杂事的担忧和忧虑,反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追求。
- 译文对照:
- 原诗译文:
纸笔不离手,琴书常相伴。
|想避免忧心身外事,何时能得闲?|
- 译文对照:
纸和笔总是不离手,琴和书总是相伴左右。
|想要避免忧心身外的事,什么时候才能得到休息时间?|
- 关键词注释:
- 纸笔:这里指的是书写和记录的工具,是文人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载体。
- 琴书:指琴和书籍,是文化素养和精神寄托的象征。
- 身外事:指个人以外的事务或责任,如社会职责、政治压力等。
- 赏析:
-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一种态度,即通过内心的修养和知识的积累来抵御外界的压力和诱惑。
- 通过对“身外事”的忧虑,表达了一种向往简单生活的心境,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 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作者作为一位学者和思想家的深邃思考,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把握。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哲学思想,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