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笔不暂离,琴书恒自随。
欲忧身外事,何日是闲时。

《道中作九首·其七》是明代思想家、理学家吴与弼所作的一首诗。吴与弼以其独特的哲学理念和文学才华,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诗句释义
  • 纸笔不暂离:描述了作者在道中时,纸笔不离手,随时记录思考的过程。
  • 琴书恒自随:强调了音乐和书籍始终陪伴在身边,反映了作者对知识和艺术的追求。
  • 欲忧身外事:表达了对于身外杂事的担忧和忧虑,反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追求。
  1. 译文对照
  • 原诗译文:
    纸笔不离手,琴书常相伴。
    |想避免忧心身外事,何时能得闲?|
  • 译文对照:
    纸和笔总是不离手,琴和书总是相伴左右。
    |想要避免忧心身外的事,什么时候才能得到休息时间?|
  1. 关键词注释
  • 纸笔:这里指的是书写和记录的工具,是文人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载体。
  • 琴书:指琴和书籍,是文化素养和精神寄托的象征。
  • 身外事:指个人以外的事务或责任,如社会职责、政治压力等。
  1. 赏析
  •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一种态度,即通过内心的修养和知识的积累来抵御外界的压力和诱惑。
  • 通过对“身外事”的忧虑,表达了一种向往简单生活的心境,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 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作者作为一位学者和思想家的深邃思考,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把握。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哲学思想,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