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似君家父子贤,一门圭组自相传。
过庭便可询奇字,侍寝犹能问太玄。
红日举头天尺五,白云回首路三千。
伯兄此别应多恨,梦里何时见惠连。
《谁似君家父子贤,一门圭组自相传》出自明代诗人吴俨的古诗《观国趋庭送介夫乃弟》,其全诗内容如下:
谁似君家父子贤,一门圭组自相传。
过庭便可询奇字,侍寝犹能问太玄。
红日举头天尺五,白云回首路三千。
伯兄此别应多恨,梦里何时见惠连。}
{《观国趋庭送介夫乃弟》是明代著名诗人吴俨的作品之一。该诗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家族传统的尊崇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下面将结合这首诗的内容、风格、艺术手法及其背景进行详细解读。}
“谁似君家父子贤,一门圭组自相传”:
这句诗意味着你像君家的父子一样贤明,一家之中世代传承,文雅有德,令人钦佩不已。”圭组”指的是古代贵族用来朝拜时所用的玉器,这里比喻为家族的荣耀和传统。
“过庭便可询奇字,侍寝犹能问太玄”: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场景,当孩子在父亲的教导下成长,能够解答各种难题并了解高深的学问。这里的“过庭”指通过父亲的房间或书房,而“侍寝”则是指陪伴父亲就寝,两者都代表了家庭的教育和熏陶。
“红日举头天尺五,白云回首路三千”:
这句话形容了一种壮阔的景象,太阳高挂天空,光芒四射,象征着光明和希望。同时,也暗示着人生的旅程漫长而又充满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前行。
“伯兄此别应多恨,梦里何时见惠连”: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别的兄弟的深深不舍和遗憾。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重逢的愿望,希望能在梦中再次相见,共同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这首诗不仅是对家庭教育和个人成长的赞颂,更是对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以及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