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维将缺莫能支,哀诏函封下玉墀。
任姒德音堪继续,高曹家法可差池。
外廷不与当时政,中壸还留旧日仪。
夜夜长秋宫里月,清光惨澹似凝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忧虑和关切,以及他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以下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第一句“地维将缺莫能支”,意为国家的支撑力量即将崩溃,无法继续维持稳定。这里的“地维”指的是国家的基础,而“将缺”则表示这一基础即将破裂。“莫能支”表示无法承受这样的破坏。

第二句“哀诏函封下玉墀”,意为悲伤的消息被封在玉玺之中,被送到了皇宫中。这里的“哀诏”是指皇帝的哀悼之诏,“函封”指的是用密封的信封封装,“玉墀”则是指宫殿中的石阶,因为古代皇帝的诏书通常用玉玺封缄,然后在玉阶上宣读。

第三句“任姒德音堪继续,高曹家法可差池”,意为任氏(任太皇太后)的德行和教诲足以继续传承下去,而高氏(指高崇文)的家法却可能有所偏差。这里的“任姒”指的是任太皇太后,“德音”指的是她的德行和教诲,“堪继续”表示足够继续传承。而“高曹家法”则是指高崇文的家法,“可差池”表示可能有所偏差。

第四句“外廷不与当时政,中壸还留旧日仪”,意为外廷没有参与当前的政务,宫中仍然保持着过去的礼仪。这里的“外廷”指的是朝廷之外的其他官员,“不与当时政”表示他们没有参与当前的政务。而“中壸”则是指宫中的宦官,“旧日仪”则表示他们保持着过去的礼仪。

最后一句“夜夜长秋宫里月,清光惨澹似凝思”,意为夜晚的月光在秋宫里长长地照耀着,清澈的光芒让人感到凄清和忧郁。这里的“长秋宫”指的是皇宫中的西宫,而“月”则是指月亮,“清光惨澹似凝思”则形容月光明亮但给人带来一种忧郁的感觉。

这首诗通过描绘宫廷内外的景象来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他通过对任氏德行的赞美、对高氏家法的批评以及对当前政治局势的不满,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同时,诗中也展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维护,以及对历史的思考和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