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用各见其美,凡食物中无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但不当用其渣滓,而用其精液。庖人之善治具者,凡有焯笋之汤悉留不去,每作一馔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
《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两擅其长者,莫过于此。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原文
诗句: 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用各见其美,凡食物中无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但不当用其渣滓,而用其精液。庖人之善治具者,凡有焯笋之汤悉留不去,每作一馔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两擅其长者,莫过于此。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译文: 笋不仅单独使用,而且与其他食材搭配使用都各有其独特之美,无论是荤菜还是素菜,都应该将笋作为调味料来使用。菜中的笋和药中的甘草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成分,有了它们,各种味道都会变得更加鲜美。但是,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它的味道,还应该了解它的来源。厨师擅长处理食材,他们会保留焯烫笋的汤汁,并将其用于制作每一道菜肴,使人们只知道其他食物的鲜味,却不知道这些鲜味的来源。在《本草纲目》中提到的各种可以食用的食物,虽然有益于健康,但如果不能被人们所接受,那么它们的功效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就像苏轼所说的:“宁可吃不到肉,也不愿意没有竹子。”这是因为竹子既能让人感到舒适,又能让人感到优雅。然而,竹子也能治疗世俗病痛,但它也有已经成熟或者还没有成熟的区分。
注释
- 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用各见其美 - 笋是一种食物,不仅仅是单一的存在,它通过与其他食材的搭配使用展现其多样的美。
- 凡食物中无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 - 任何食物中包含的肉类或蔬菜都应该被视为调和的一部分,用来提升整体的风味。
- 庖人之善治具者 - 擅长烹饪的人会保留焯笋的汤汁,将其用于后续的料理中。
- 食者但知他物之鲜 - 人们通常只知道食物本身的味道鲜美,却忽视了它的味道来源。
- 《本草》中所载诸食物 -《本草纲目》,一部记录药用植物的书籍。
- 益人者不尽可口 - 有益健康的食物可能味道不佳。
- 可口者未必益人 - 美味的食物并不一定对健康有好处。
- 求能两擅其长者 - 希望能找到既能满足口味又不损害健康的食材。
- 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 宁愿没有肉吃,也要有竹子的存在。
-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 竹子可以让人感觉舒适和优雅,同时肉类可以让人保持身材。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笋的描述,表达了对美食与健康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作者认为,美食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更重要的是要追求健康和营养的平衡。诗中通过对比笋的多种用途和效果,揭示了食物多样性的价值。同时,诗人也强调了选择合适食材的重要性,提出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观点。这种对美食与健康关系的思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全面和健康的饮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