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闻络纬声,觉胸中大有秋气。忽忆宋玉悲秋《九辩》,击枕而读。秋芙更衣阁中,良久不出。闻唤始来,眉间有秋色。余问其故,秋芙曰:「悲莫悲兮生别离,何可使我闻之?」余慰之曰:「因缘离合,不可定论。余与子久皈觉王,誓无他趣。他日九莲台上,当不更结离恨缘,何作此无益之悲也?昔锻金师以一念之誓,结婚姻九十馀劫,况余与子乎?」秋芙唯唯,然颊上粉痕,已为泪花污湿矣。余亦不复卒读。

秋芙藏有书尺,为吴黟山所贻。尺长尺馀,阔二寸许。相传乾隆壬子,泰山汉柏出火自焚,钱塘高迈庵拾其烬馀,以为书尺,刻铭于上。铭云:「汉已往,柏有神。坚多节,含古春。劫灰未烬兮,芸编是亲。然藜痹徽兮,焦桐共珍。」

开户见月,霜天悄然,固忆去年今夕,与秋芙探梅巢居阁下,斜月暧空,远水渺口,上下千里,一碧无际,相与登补梅亭,瀹茗夜谈,意兴弥逸。秋芙方戴梅花鬓翘,虬枝在檐,遽为攫去,余为摘枝上花朴之。今亭且倾圮,花木荒落,惟口娥有情,尚往来孤山林麓间耳。

秋灯琐忆
译文:
晚来听到蟋蟀的叫声,感觉到胸中有秋天的气息。突然想起宋代诗人宋玉在《九辩》中所表达的悲秋之情,于是击枕而读。秋芙更衣于中庭,许久未出来。闻唤才过来,眉间有秋色。我问她为什么如此,她回答:「悲伤莫过于生离死别,怎能让我听见呢?」我安慰她说:「因缘聚散,不能断定。我和你都皈依觉王,发誓无其他欲望。他日若登上九莲台,当不会再有离别的遗憾和痛苦,为何要为此无益之悲呢?昔日锻金师一念之誓,结婚姻九十多劫,何况我们呢?」秋芙点点头,但脸颊上的粉痕已经为泪花所湿。我也不复继续读下去。
秋芙收藏有一卷书尺,是吴黟山赠送的。这卷书尺长约一尺,宽约二寸。相传在乾隆壬子年时,泰山汉柏曾出火自焚,钱塘的高迈庵拾其遗烬,以为书尺,并在上刻铭文。铭文云:「汉已往,柏有神。坚多节,含古春。劫灰未烬兮,芸编是亲。然藜痹徽兮,焦桐共珍。」
开门见月,霜天寂静,我不禁回忆起去年今夜,与秋芙在梅巢之下探梅,斜月洒满空寂,远水渺茫,上下千里,一片碧绿无边无际。我们相与登补梅亭,瀹茗夜谈,意兴更加高昂。秋芙当时戴的是梅花,鬓边翘起,虬枝横挂,忽然被攫走。我急忙摘取树枝上的梅花,如今亭子快要坍塌,花草树木荒落,只有口娥还在情深如海的孤山林麓间徘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回忆与秋芙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首先,作者通过描述夜晚听到蟋蟀声,感觉到有秋天的气息,引出对宋玉悲秋之情的回忆。接着,作者讲述了与秋芙共同欣赏梅花、品尝茗茶、登高望远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最后,作者描述了秋芙被攫走的情景,以及自己摘取树枝上的梅花的动作,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秋芙深深的眷恋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