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鳞隐见绿苔斑,额上双眸月两环。
掉尾居然行地上,潜身不肯入波间。
烹来羹脍争夸美,捕向淤泥未觉艰。
海外虫鱼皆有异,他年归去纪南蛮。
【注释】
鮡鱼: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小型肉食鱼类。鮡,古代对小鱼的别称。《本草纲目·鳞四》记载:“鮡出南海诸山石间。”《尔雅·释鱼》曰:“鮃(鱣)出水为鳟,在水为鳟。”
无鳞隐见绿苔斑:没有鳞片,只隐约地现出绿色的斑点。
额上双眸月两环:鱼头上有两只眼睛,就像一轮明月。
掉尾居然行地上:游动时尾巴像断了,却能在水中行走。
潜身不肯入波间:它潜入水中,不愿进入波浪之中。
烹来羹脍争夸美:烹调后成为美味佳肴,受到人们的赞美。
捕向淤泥未觉艰:捕捉时不感觉困难。
海外虫鱼皆有异:在海外也有各种奇异的鱼类和虫类。
他年归去纪南蛮:《诗经·小雅·沔水》中有“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之句,屈原借指沔水一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丽、淡远的山水画卷。前四句写鮡鱼的外形与习性;后四句写鮡鱼被捕杀的情景。全诗语言朴素而含蓄,意境清新隽永,韵味悠长。
“无鳞隐见绿苔斑”,这是说鮡鱼没有鳞片,只有绿色斑点,难以发现,所以它能够隐藏在绿色的苔藓中。这里的“无鳞”并不是指完全没有鳞片,而是说鮡鱼身上的鳞片很少或不明显,因此才容易被忽视。这种描述方式非常形象生动,让读者很容易产生共鸣。
“额上双眸月两环”,这是说鮡鱼的头上有两个眼睛,就像一轮明月一样明亮。这里的“双眸”并不是指两个眼睛,而是说鮡鱼的眼睛非常明亮,能够照亮周围的环境。这种描写方式既富有诗意又富有想象力,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个明亮的世界。
“掉尾居然行地上”,这是说鮡鱼的尾巴像断了一样,但仍然能够在水中行走。这里的“掉尾”并不是指尾巴脱落,而是说鮡鱼的尾巴已经变得非常脆弱,几乎不再承受压力。这种描写方式既有趣又富有创意,让人感到惊讶。
“潜身不肯入波间”,这句话的意思是鮡鱼宁愿躲在泥潭里,也不愿意跳进水波之中。这里的“潜身”并不是指潜水,而是说鮡鱼的身体紧贴着泥土表面。这种描写方式既真实又富有情感色彩,让人感受到了鮡鱼的倔强和无奈。
“烹来羹脍争夸美,捕向淤泥未觉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虽然鲙鱼被烹饪成美食,受到人们的夸赞,但是捕鱼者却不知道其中的危险和艰辛。这里的“捕向淤泥未觉艰”并不是指捕鱼者故意将鱼放入淤泥中捕捞,而是说捕鱼者并没有意识到捕鱼过程中的危险和艰辛。这种描写方式既真实又富有深意,让人深思。
“海外虫鱼皆有异,他年归去纪南蛮”,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虽然在海外也有各种奇特的鱼类和虫类,但是诗人还是希望能够回到自己的故乡去记录那些美丽的南蛮风光。这里的“海外虫鱼”并不是指海外的昆虫和鱼类,而是说诗人对于远方的美景充满了向往和期待。这种描写方式既富有诗意又富有情感色彩,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