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麦蕃滋细雨中,尘沙贴地任东风。
马蹄才踏江南路,风景烟光便不同。
正月五日 书所见
陇麦蕃滋细雨中,尘沙贴地任东风。
马蹄才踏江南路,风景烟光便不同。
注释:正月十五日(即元宵节)我看到了这景象:陇上的小麦茂盛繁密,在春雨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尘土和沙子粘附在地面上任由东风吹拂。
刚一踏上江南的路,眼前就呈现出不同的景色:烟雾笼罩着大地,一片朦胧的景象。
陇麦蕃滋细雨中,尘沙贴地任东风。
马蹄才踏江南路,风景烟光便不同。
正月五日 书所见
陇麦蕃滋细雨中,尘沙贴地任东风。
马蹄才踏江南路,风景烟光便不同。
注释:正月十五日(即元宵节)我看到了这景象:陇上的小麦茂盛繁密,在春雨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尘土和沙子粘附在地面上任由东风吹拂。
刚一踏上江南的路,眼前就呈现出不同的景色:烟雾笼罩着大地,一片朦胧的景象。
诗句释义与译文输出: 1. 诗句解读:漏天自腊抵新正,傍岸田园碧水平。 - “漏天”指的是农历的正月初一,即春节后的第一天;“腊”是农历年末的腊月;“抵新正”则是指从农历腊月(旧年)过渡到正月(新年)。这句话表达了从腊月过渡到新春的喜悦和节日的喜庆氛围。 - “傍岸田园碧水平”描绘了河岸边的田野在新年之初呈现出一片碧绿如镜的景象。这里的“田园”指的是农田,“碧水平”形容水田的水面像镜子一样清澈
《题张司马七夕乘槎图·其一》是清代诗人范咸所作,诗中描绘了南省与东溟相聚的场景,以及主人公对天池上已有的怪君的疑问,表达了主人公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向往。 诗的第一句“南省追随共一秋,东溟相聚又同舟”,描述的是主人公与友人共同度过了一个秋天,他们一同在东溟相聚。这里的“南省”可能指的是中国的南方或者某个特定的省份,而“共一秋”则表明这段时间内他们经历了许多难忘的事情。接下来的“怪君已在天池上
注释: - 海国茫茫水拍天,灵槎安稳御风烟。——海国茫茫:大海上的国度,辽阔无际。水拍天:水面拍打着天空。灵槎(cá)安稳御风烟:灵巧的木筏在天上飘来荡去,像驾驭云雾一样。 - 君家惯犯支机石,好挽银河润野田。——君家:你的家乡。支机石:古代七夕时人们把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牵牛星和织女星之间的一条线被叫做银河,而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就是天河,人们把牛郎星和织女星连线处的石头叫做“支机石”
【注释】竟成:终于成了。禅室:佛教禅宗的修行场所,这里指佛堂。新迦叶:唐代著名高僧迦叶。无复:没有。名园:有名的园林。迷蝶梦:迷恋蝴蝶飞舞的美丽梦境。独醒身:独自清醒的人。 【赏析】《梦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如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 长尾三娘:唐代诗人李商隐有《咏三台》诗云:“翠羽光华绶带长,如云委地美人妆。命名当日非无意,谓胜黄家第四娘。”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步摇。“翠羽”即步摇的上端装饰物。“光华”指步摇上端所饰的珠玉等物光彩闪烁。“绶带”指步摇下端下垂的丝带。“如云”形容这种步摇下垂时的样子。首二句描写了步摇的式样与色彩,用“如云”比喻其下垂时的样子,形象生动,富于诗意
【注释】 1. 乙丑:即乾隆四十六年。 2.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二月第三个节气,是春天的开始。 3. 葭管:芦苇做的乐器。 4. 灰旋万象新:指大地万象更新,草木发芽,万物复苏。 5. 会须:必须。 6. 阳和意:阳光普照大地的恩意。 7. 岛屿民:居住在岛屿上的人民。 8. 击壤民:在田野上耕作的人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注释】:人日:即人的生日。缕金剪彩我何知,祇望阴晴卜岁时:我对于缕金剪彩之类的事并不了解,祇希望看天气阴晴来推算一年的时节。胜事浑输高尚客,草堂挥麈正题诗:美好的事物都归之于高尚的人,我在草堂上挥动拂尘吟诗。 赏析: 《人日》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一首诗作。这首诗写诗人在人日这天,面对自然美景,抒发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和思索,表达了诗人的豁达胸怀和乐观精神。 首句“缕金剪彩我何知”
【注释】乙丑:即1745年,农历正月初七。斗建寅:北斗七星运行到了寅位。管弦声里万家春:指京城中处处都是欢歌笑语,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遥知圣主行时令:意指皇帝的英明决策让百姓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日月光华淑气新:指太阳和月亮照耀着万物,使大地充满了光明和希望,也象征着美好的气息。 【赏析】这首诗是赞美皇帝的诏书。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农祥斗建寅、管弦声里万家春、遥知圣主行时令
【注释】 1. 题碧桃花:指《题碧桃花》一诗。 2. 烟滋雨濯浅深红:烟雨滋润使桃花颜色淡红,雨洗则显得鲜红娇嫩。 3. 石畔夭夭一雨丛:在石头旁边有一株株娇艳的桃花。 4. 海国芳菲春不管:大海彼岸的春天不管不顾桃花盛开。 5. 碧桃花嫁鲤鱼风:碧桃花嫁给了鲤鱼,随风飘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桃花与鲤鱼的和谐美景。前两句写桃花,色彩鲜艳;后两句写鲤鱼,自由自在
【注释】 ①吊:凭吊。②东风:春风,春日的暖风。③骀荡(dá dàng荡):和缓的样子。④刺桐:即木棉,又名“红棉花”,花大如盘,色紫红,可作染料。⑤林投畔:指树木丛生的小路上。⑥森然古墓:形容墓地高大而森严。⑦为余泣:为我哭泣。⑧一线存前明:指明朝尚存。⑨天兵:指明朝军队。⑩维时:当此之时。台海五烈:指郑成功、张煌言、黄道周、刘永福、左光先等五位抗清义士。⑩坏土:残破的土块。⑩谁为守护
【注释】 蒙阴道:蒙阴,地名,今属山东,在山东省蒙阴县东北。 圣主心:指皇帝的心。圣,神圣;主,皇帝。 齐东:指山东省东部一带。齐东沿路雪:齐地东部一路大雪。 沾足:沾润、沾湿。 【赏析】 《蒙阴道中纪事》是诗人在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任济南府同知期间所作。当时济南府同知为官署所在,诗人就任后便开始游览济南名胜古迹。诗中描绘了济南的冬景以及作者游览途中所见所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基本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 译文:身穿皮裘,身佩羽扇,是时候出征了。我像风流儒将一样,威名远扬。残破的石碑,也不过是平常事罢了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元旦。 泰安州:今山东泰安市。 崔家庄驿:地名,在泰安州境内。 丹枫:红叶枫树。 香案:供神佛的木制或纸制祭桌。 炉烟篆(zhàn)晓风:用香薰火,香烟袅袅上腾,随风飘动,形似篆书文字,故称。 礼毕:拜祭完毕。 凭高:倚靠高处,指登高远望。 遥:遥远,指帝都北京。 五云:五种颜色,即青黄赤白黑。这里借指帝都。 赏析: 这首诗是乾隆九年1744年元日(正月初一)
【注释】 渡扬子江:泛指长江上。 荡桨楼船晓气融,飞登彼岸日方中:在早晨的阳光照耀下,船儿在水面轻轻荡桨,仿佛在与晨雾融为一体,当船靠近岸边时,正是太阳升到天空中央的时候。 正逢万里安澜会,那得江㹠鼓浪风:正好碰上长江水平稳如镜,没有波澜,多么幸运呀! 【赏析】 “荡桨楼船晓气融”,写船儿在朝阳的映照下轻摇着桨,在江面上缓缓行进,船儿在晨雾中飘浮,似乎与晨雾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感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和写作背景的把握。解答此题时,要通读诗歌,整体了解诗意,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中重点句,结合题目要求作答。 译文:香烬灯昏静几边,拥衾幽客正安眠。惊回一枕篷窗梦,暮夜风涛乱打船。 赏析:①“香烬灯昏净几边”是说香烬已经燃尽,灯光也显得暗淡了,只有几边的灯台还亮着微弱的光。这句写室内环境之清寂,营造一种孤寂凄苦的氛围。“香烬”与“灯昏”相照应
【注释】 武林:指杭州。下里谣:即《武林旧事》,是南宋都城临安的风土民俗、地理交通等各方面的资料集,为研究南宋都市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漏天:指阴雨连绵的日子。腊:农历十二月。抵:到。新正:正月初一。傍岸:指近水边的。田园:指靠近江边的田地。碧水平:指江水清澈如镜。官长:官府长官。只嫌行路滑:只恨道路太滑,难以行走。不来:不愿前往。天竺:指灵隐寺,在杭州西湖西北面。一祈晴:指去求神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