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视中原控两都,满怀韬略世应无。
横江一槊才何剧,煮酒群雄骨尽枯。
天启大名遗典午,人言此老避当涂。
疑坟处处褫奸魄,伪亦成真枉自愚。
注释:
和张心田咏史三首《汉昭烈》
虎视中原控两都,满怀韬略世应无。
横江一槊才何剧,煮酒群雄骨尽枯。
天启大名遗典午,人言此老避当涂。
疑坟处处褫奸魄,伪亦成真枉自愚。
赏析:《汉昭烈》这首诗是对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诸葛亮的颂扬。诗中通过描绘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智勇双全的形象来表达对他的敬意和赞美。
首句“虎视中原控两都”,描绘了诸葛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他目光如虎,对中原地区有着深刻的洞察力,能够控制两个都城。这里的“两都”指的是洛阳和许昌,分别是东汉和曹魏的都城。
次句“满怀韬略世应无”,进一步强调了诸葛亮的才智过人,他的才能在历史上是无与伦比的。这里的“韬略”是指兵法、策略等智慧的运用,而“世应无”则表示这种才华在世间是非常罕见的。
第三句“横江一槊才何剧”,描述了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英勇表现。这里使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他在战场上的英勇气概和非凡才能。
第四句“煮酒群雄骨尽枯”,则描绘了诸葛亮在草船借箭时的智慧和计谋。通过煮酒来迷惑敌人,使敌人的英雄们失去信心,从而达到了目的。这里的“煮酒”是指用酒来麻痹敌人,而“群雄”则是形容众多的英雄人物。
第五句“天启大名遗典午”,则是说诸葛亮的名字已经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这里的“典午”指的是东汉,而“天启”则表示诸葛亮的伟大成就得到了天的认可。
第六句“人言此老避当涂”,反映了人们对诸葛亮的评价和看法。有人认为他是在避开权力的中心而在幕后默默奉献。这里的“避当涂”是指避开权力的核心地带,而“人言”则是社会上对他的评价。
末句“疑坟处处褫奸魄,伪亦成真枉自愚”,则表达了对诸葛亮精神世界的怀疑和感慨。有人认为他虽然表面上看似忠诚耿直,但实际上却隐藏着虚伪的本质。这里的“疑坟”是指对诸葛亮的内心世界产生怀疑,而“伪亦成真枉自愚”则是说诸葛亮虽然表现出忠贞不渝的形象,但实际上却是一种虚伪的表现,这种虚假的行为反而让他显得更加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