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啾啾宿鸟喧,须臾客去月黄昏。
山童扶客苦无力,付与娥姮送到门。

罗川学庄小饮即事二首竹外啾啾宿鸟喧,须臾客去月黄昏。

山童扶客苦无力,付与娥姮送到门。

注释:

竹外(竹林外):指竹林之外的地方。

啾啾:小鸟的叫声。

宿鸟(shù niǎo):过夜的鸟。

喧:喧闹。

须臾:片刻、一会儿。

客:客人。

去:离开。

月黄昏:月色已晚,天色已暗。

山童:山里的童子。扶:搀扶。

娥姮:神话中的月亮女神,这里代指月亮。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在罗川学庄时所作。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人情。

首句“竹外啾啾宿鸟喧”,描写了夜晚竹林外的鸟儿们欢快地鸣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热闹的氛围。第二句“须臾客去月黄昏”,则展现了一幅客人离去,月亮渐渐西沉的画面。这两个场景虽然看似毫无关联,但实际上却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表现了夜晚的自然之美,后者则反映了人世间的离别之情。

第三句“山童扶客苦无力”,描绘了山里的童子帮助疲惫的客人的情景。这里的“苦无力”一词,既表达了童子们的淳朴善良,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处境。最后一句“付与娥姮送到门”,则是将客人送到家门口,让嫦娥来送行。这里的“娥姮”指的是月亮女神嫦娥,她的形象在这里被人格化,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生活风貌和人文情怀。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自身对于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无论是对于自然的欣赏,还是对于人生的体悟,这首诗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