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感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天胡为此气凛冽,北风萧萧吹未休。忆昔韶光遍草木,游春童冠服春服。
浮李沉瓜消夏长,池有绿荷径有竹。八月秋高天气凉,不暑不寒佳风光。
天时人事忽相催,阴阳消长冬又来。袁安门前堆尺雪,郑榻无毡肌欲冽。
纵有膏梁绸绔子,貂裘不暖衾如铁。此时更怜从军众,平沙茫茫走海冻。
健儿热血奈寒何,将军角弓不得控。人间处处都祁寒,那得力回阳春脚,能使万家欢。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感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注释:抛弃了昨天的自己,那些日子已经过去了,无法挽留;触动了我的心弦的人,今天的我却有很多烦恼。
译文:抛弃了昨天的自己,那些日子已经过去了,无法挽留;触动了我的心弦的人,今天的我却有很多烦恼。
赏析:诗人通过弃旧迎新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他感叹时光流逝,昨日的自己已经成为过去,无法挽留,只能感慨。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今天的心情的担忧和忧虑,因为他触动了某些人的心弦。这种情感的转变和变化,使得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复杂和纠结。
天胡为此气凛冽,北风萧萧吹未休。
注释:为何北风如此寒冷,它不停地刮着,仿佛没有尽头。
译文:为何北风如此寒冷,它不停地刮着,仿佛没有尽头。
赏析:诗人通过描述北风的寒冷来表达他对当前环境的感受。北风的凛冽使他感到寒冷,而连续不断的北风似乎永无止尽。这种描述使得环境变得异常寒冷,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忆昔韶光遍草木,游春童冠服春服。
注释:回忆起往日的春天,草木茂盛,人们穿着春装游玩。
译文:回忆起往日的春天,草木茂盛,人们穿着春装游玩。
赏析:诗人通过回忆往昔的春天景色,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草木茂盛、人们穿着春装游玩的画面,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季节。这种对比使得诗人更加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浮李沉瓜消夏长,池有绿荷径有竹。
注释:夏天吃李子和西瓜可以消暑很久,池塘里有绿色的荷叶和竹子。
译文:夏天吃李子和西瓜可以消暑很久,池塘里有绿色的荷叶和竹子。
赏析:诗人通过对夏日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夏日的喜爱。吃李子和西瓜消暑、享受夏日美景等细节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舒适的夏日氛围。这种描述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夏日的喜爱和享受。
八月秋高天气凉,不暑不寒佳风光。
注释:八月秋高气爽,天气凉爽,既不炎热也不至于寒冷,是很好的风景。
译文:八月秋高气爽,天气凉爽,既不炎热也不至于寒冷,是很好的风景。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秋季的特点,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秋高气爽、天气清爽的特点使得秋天成为了一个美丽的季节。这种描述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欣赏。
天时人事忽相催,阴阳消长冬又来。
注释:天时人事的变化无常,如同阴阳的消长,冬天又来临了。
译文:天时人事的变化无常,如同阴阳的消长,冬天又来临了。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天时人事的变化无常、如同阴阳的消长,使得时间变得更加难以捉摸。这种描述使得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袁安门前堆尺雪,郑榻无毡肌欲冽。
注释:袁安门前堆满了尺长的雪,郑榻上没有毡垫,肌肤都快要冻得发冷。
译文:袁安门前堆满了尺长的雪,郑榻上没有毡垫,肌肤都快要冻得发冷。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冬季的景象,表达了对冬天的感受。袁安门前堆积的大雪、郑榻上没有垫子的冰冷,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冬天的冷酷和艰辛。这种描述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和艰难。
纵有膏梁绸绔子,貂裘不暖衾如铁。
注释:即使拥有丰富的食物和华丽的衣服的孩子,貂皮大衣也无法让他们温暖如铁的被褥。
译文:即使拥有丰富的食物和华丽的衣服的孩子,貂皮大衣也无法让他们温暖如铁的被褥。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富人的奢华与穷人的困境,表达了对社会不平等的不满和批判。尽管有些人拥有财富和地位,但他们的生活却并不幸福和安逸。这种对比使得读者对社会现状产生了思考和反思。
此时更怜从军众,平沙茫茫走海冻。
注释:此时更加怜悯那些远行的士兵,在茫茫沙海中行走,忍受着严寒。
译文:此时更加怜悯那些远行的士兵,在茫茫沙海中行走,忍受着严寒。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士兵们的处境,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关怀。士兵们在沙漠中行走,忍受着严寒和艰苦的环境,这种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他们的不易和辛酸。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读者对士兵的生活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同情。
健儿热血奈寒何,将军角弓不得控。
注释:勇士们的热血难道不能战胜严寒吗?将军们拉不开角弓,无法控制弓箭的力量。
译文:勇士们的热血难道不能战胜严寒吗?将军们拉不开角弓,无法控制弓箭的力量。
赏析:诗人通过对战士们的遭遇和表现的描写,表达了对战士的敬佩和同情。勇士们在严寒中依然坚持战斗,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勇气。然而,由于天气恶劣,将军们无法控制弓箭的威力,这也体现了环境的严酷和挑战的难度。这种描述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战士的英勇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