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琴流水上,水响忽停琴。
琴水□□□,各具太古音。
琴中可绘水,况在水之浔。
泉籁本天籁,况乃入琴心。
此时群动息,满座气萧森。
清商暗转弦,操我三峡吟。
风雨来飘爽,哀湍泻长林。
对景三往复,馀响答寒溜。
孰是会心人,琴理宛可究。
此境最移情,何如海上奏。
弹琴流水上,
水响忽停琴。
琴水□□□,
各具太古音。
此句描述了弹奏琴时,水面的波纹与琴声相呼应,宛如一曲古老的乐章。”□□□”可能是描述波涛汹涌、激荡不已的水势,与琴声相得益彰。同时,也暗示了琴声如同穿越时空,传递着古老而深沉的音乐情感。
“琴中可绘水,况在水之浔”:
在琴声中可以描绘出水流的画面,更在于水流的意境之中。”浔”字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地点,如江边或湖边,琴声仿佛带我们置身于那宁静而又动人的自然景色之中。
“泉籁本天籁,况乃入琴心”:
泉水的声音本是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但当这些声音通过琴弦被演奏出来时,它们似乎更能触动人心,进入人的内心深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音乐和自然之间深厚联系的感慨。
“此时群动息,满座气萧森”:
在演奏的高潮时刻,周围的一切都安静下来,只有琴声在空中回荡。诗人用”气萧森”来形容这种寂静而庄重的氛围,强调了音乐的力量能够改变周围的气氛。
“清商暗转弦,操我三峡吟”:
随着音乐的推进,清澈而明亮的音符悄然转换,仿佛是长江三峡的山水在奏响。这里,诗人将音乐与地理景观巧妙结合,创造出一种既具象又抽象的艺术效果。
“风雨来飘爽,哀湍泻长林”:
突然,一阵风吹过,带来了雨水的气息,使得空气清新凉爽。同时,湍急的江水从峡谷中倾泻而下,发出悲伤的呼啸声。这两句诗以生动的画面展现了音乐与大自然的互动,以及它们共同创造出的震撼人心的效果。
“对景三往复,馀响答寒溜”:
面对这壮丽的景象,音乐进行了三次反复,每一个音符都像是回应着寒冷溪流中涓涓细流的声音。这里,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元素与琴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孰是会心人,琴理宛可究”:
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境界中,是否有人能够真正领略其中的奥妙呢?诗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既显示了自己的困惑,也为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音乐深度理解和欣赏的追求。
“此境最移情,何如海上奏”:
这种音乐境界最能打动人们的心,那么,如果能够在海上演奏这样的音乐,又将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诗人提出了这个问题,既体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也引发了读者对于音乐与自然、音乐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