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变化北溟起,搏风上击三千里。
摩云八翼忽乘空,鹏雏先向天池徙。
暨阳城外龙山趾,世泽上追汉御史。
忆昔弘治乙卯秋,父子同举魁多士。
才名伯仲陈纪群,承家已足称桥梓。
郎君跨灶更轶伦,三年报政官直指。
抗章首劾外戚横,触邪先从内官始。
是时朝政由奄人,廷杖三十矫称旨。
纵然日月旋更明,一副提刑卒致仕。
阿翁时官农部郎,粉署承恩荣金紫。
一夕倦游归去来,睥睨簪缨如脱屣。
新篇赋就倦飞吟,传钞顿贵洛阳纸。
自时哲人早知机,时哉仿佛山梁雉。
荐绅祖道同赋诗,斗捷争妍各逞技。
城北徐公朱紫阳,才华倜傥尤可喜。
迄今世变几沧桑,卷轴纷纶目炫视。
二疏之后作者谁,千古清风堪媲美。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句:“鲲鹏变化北溟起,搏风上击三千里。”
- 注释:鲲鹏是传说中巨大鸟类,象征着强大和远大志向。北溟指的是北方的大海洋,暗示着广阔无垠。搏风上击三千里形容鲲鹏展翅高飞,直冲云霄。
- 赏析:鲲鹏的变化和搏击体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 第二句:“摩云八翼忽乘空,鹏雏先向天池徙。”
- 注释:摩云表示直上九重天,八翼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和速度。天池指代高位或重要之地,这里可能暗指政治舞台。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高远目标的追求和实现梦想的决心。
- 第三句:“暨阳城外龙山趾,世泽上追汉御史。”
- 注释:暨阳城位于今浙江省宁波市,龙山指代宁波的著名地标。世泽上追汉御史,意指其家族世代显赫,与汉代御史官位相提并论。
- 赏析:这句诗展现了家族的荣耀和历史的厚重,也表现了诗人对家族荣誉的自豪感。
- 第四句:“忆昔弘治乙卯秋,父子同举魁多士。”
- 注释:弘治乙卯年是指明代弘治皇帝在位期间,乙卯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父子同举魁”指的是父子二人同时考中了科举考试的优等生。
- 赏析:这句诗回忆了家族的辉煌历史,表达了家族成员共同取得成就的喜悦。
- 第五句:“才名伯仲陈纪群,承家已足称桥梓。”
- 注释:伯仲指的是兄弟中的排行顺序,此处用来比喻才学相当。陈纪群指代科举中的优秀者群体。“桥梓”原指桥梁和树木,这里比喻为庇护和成长的地方。
- 赏析:这句诗赞美了家族成员的才华出众,同时也表达了对家族庇护和支持的感激之情。
- 第六句:“郎君跨灶更轶伦,三年报政官直指。”
- 注释:郎君指年轻的男性,跨灶意味着超越常规,更胜一筹。“报政官直指”可能是指参与政治事务或提出直言。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年轻一代勇于担当、超越前辈的精神风貌。
- 第七句:“抗章首劾外戚横,触邪先从内官始。”
- 注释:抗章首劾指的是公开发表批评或弹劾的言论。外戚指的是皇帝的亲戚,内官则指宦官。横指不正当或邪恶的行为。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政治腐败的担忧和批判,以及对正直官员的支持。
- 第八句:“是时朝政由奄人,廷杖三十矫称旨。”
- 注释:奄人可能指的是宦官,廷杖是一种古代惩罚方式,三十指杖刑的次数。矫称旨意指曲解圣意以取悦皇上。
- 赏析:这句诗揭示了当时政治的黑暗面,以及宦官专权对国家的危害。
- 第九句:“纵然日月旋更明,一副提刑卒致仕。”
- 注释:虽然太阳月亮都在转动,但朝廷的权威已经动摇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一副提刑指一个低级的官职。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朝廷权威衰落的无奈和感慨。
- 第十句:“阿翁时官农部郎,粉署承恩荣金紫。”
- 注释:阿翁可能指的是家中的长者或长辈。农部郎是明朝时期负责农业管理的官职。粉署可能是一个小官衙或办公场所。
- 赏析:这句诗赞扬了长辈在官场上的成功和荣耀。
- 第十一句:“一夕倦游归去来,睥睨簪缨如脱屣。”
- 注释:一夕指短时间内,倦游表示厌倦了官场生活。睥睨指轻蔑地看着,簪缨指戴有官帽的人。脱屣意为脱下鞋,比喻轻松离开。
-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厌倦官场后的自由自在生活态度。
- 第十二句:“新篇赋就倦飞吟,传钞顿贵洛阳纸。”
- 注释:新篇指新的诗歌作品。赋就意为完成作品。倦飞吟即厌倦了飞翔的鸟鸣声。传钞意味着书籍被广泛传抄和流传。洛阳纸指古代用纸张印刷的书籍。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创作诗歌的喜悦和作品受到广泛欢迎的情况。
- 第十三句:“自时哲人早知机,时哉仿佛山梁雉。”
- 注释:自时哲人指那些明智的人。早期了解时机的人。时哉仿佛山梁雉,山梁雉是一种动物,这里借指时机的把握。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聪明人的赞赏和对时机把握重要性的理解。
《读前明贡月楼先生倦飞吟及当时同僚和作赋此纪之》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明朝中期官场的黑暗和政治腐败,同时展现了诗人对于正义和真理的坚持和追求。整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值得细细品味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