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驼栖荆棘,豺虎纷蓟幽。
倚枕难复寐,振衣上戍楼。
明月一何朗,万里关山秋。
商气凄肝脾,欲默不能留。
遂为变徵声,客子增离忧。
胡马惨不嘶,辽雁惊别愁。
平阳十万卒,乘夜旌旆收。
奚事三寸舌,一说定五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位士兵在登楼远眺时,看到边关的荒凉景象,心中涌起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情感表达。

“刘越石乘月登楼清啸”这一句,描述了诗人自己登上高楼,对着皎洁的月光发出深沉的叹息。这里的“刘越石”指的是历史上的名将刘越石,而“清啸”则表现了他的孤独和无奈。

接下来的“铜驼栖荆棘,豺虎纷蓟幽”,描绘了边关的荒凉景象。铜驼代表着繁华,而荆棘和豺虎则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混乱。这里的“蓟幽”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的深深忧虑。

“倚枕难复寐,振衣上戍楼”,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夜不能寐,只能依靠枕头入睡,然后起身上楼观望。这里的“振衣”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和焦虑。

“明月一何朗,万里关山秋”,描绘了明月高悬,万里关山显得更加凄凉的景象。这里的“关山秋”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和忧虑。

“商气凄肝脾,欲默不能留”,这里描述了诗人心中充满了悲伤和痛苦,但又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这里的“商气”和“肝脾”分别指的是悲伤和痛苦的情感。

“遂为变徵声,客子增离忧”,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听到边关的战鼓声,心中更加感到不安和忧虑。这里的“变徵声”指的是边关的战鼓声,而“客子增离忧”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亲人的担忧。

“胡马惨不嘶,辽雁惊别愁”,这句诗描绘了胡马不再嘶鸣,辽雁也因为离别而感到惊恐的情景。这里的“胡马惨不嘶”和“辽雁惊别愁”都表现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的关切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关的荒凉景象和抒发诗人的忧愁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亲人的深深忧虑。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唐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