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重衾覆暖炉,一龛如橘蛰潜夫。
青毡小叠红藤几,素壁高张碧海图。
盘篆烟中烧柏子,煮茶声里睡狸奴。
新诗改罢还思酒,絮督家僮犯夜沽。
【注释】
范缜:南朝齐梁间人,著有《神灭论》。陆龟蒙:唐代文学家,著有《笠泽渔隐集》等。“效范陆体”即仿效范缜、陆龟蒙的诗风。“小屋料理初毕”即整理好屋子。
“坐拥重衾覆暖炉”:坐着,用被子盖上温暖的火炉。“一龛”(kān)如橘蛰潜夫:指火炉中煨着的橘子(橘皮)。“橘”通“橘”,一种果类;“蛰”是冬眠的意思。“蛰潜夫”是比喻冬眠的人。
青毡(zhān):青色的毡子,这里用作枕头。红藤几:红色的藤制床榻。“素壁高张碧海图”:白色的墙壁上挂着绿色的海景画。
“盘篆烟中烧柏子”:在香烟缭绕之中,点燃柏子以取其香味。“煮茶声里睡狸奴”:在煮茶的声响中,小狸奴睡着了。“新诗改罢还思酒”:新诗写完之后,还想着喝酒。“絮督家僮犯夜沽”:嘱咐仆人在夜里到酒店去喝酒买醉。“絮督”是催促的意思;“家僮”是仆人。“犯夜”是指深夜。“沽”是买。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七年(812),诗人时年四十一岁。当时诗人任苏州刺史。
首句点明时间是在寒夜,诗人“拥炉”而睡。“效范陆体”表明诗人要学范缜、陆龟蒙的诗风,但写得却不如他们。“小屋料理初毕”说明诗人已将住所收拾停当,准备睡觉了。“坐拥重衾覆暖炉”,诗人就坐在被褥上,盖紧了暖炉取暖,十分惬意。“一龛如橘蛰潜夫”中的“橘”,是橘子一类水果,也指代诗人所住的小屋,诗人说“一龛”就像橘树一样的小屋,蜷缩着像冬眠一样休息着。
第二句写诗人在火炉旁的小榻上,靠得很近,仿佛只隔着一层薄薄的被子。“重衾”就是双层被子,“覆”字表现了诗人对火炉的依赖和喜爱之情。
接着写诗人的卧室。“青毡小叠红藤几”,青毡是北方出产的一种草本植物,古人常用它来做席子,这里指床上铺的草席子。“红藤几”指的是红色藤制的床头柜。“素壁高张碧海图”,白色的墙壁上贴的是一幅海景图。这两句描写诗人卧室的环境与摆设。第三句又回到火炉。“盘篆烟中烧柏子”,香喷喷的柏木燃烧起来,散发出一股清香。“煮茶声里睡狸奴”,诗人在煮茶的声音里睡着了。“煮茶”是说喝茶,但在这里却是一种动作。诗人把喝茶的动作与睡觉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
这首诗写诗人冬日之夜的生活起居。前四句写诗人冬天夜晚睡觉的情景,后四句写诗人冬夜喝茶入睡的情形。全诗通过写诗人冬夜之生活,反映出作者闲适恬淡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