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烟散发出林间,一岁曾能几度还。
十里吟鞭归未晚,夕阳影里过琅山。
【注释】:
- 西山:指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部的山,因地势险要且有“吴越古道”之称。
- 绝句:中国古典诗歌形式之一,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 晚烟:傍晚时分,天空中飘浮着轻薄的烟雾,常常是雨后或雾气形成的自然景致。
- 一载(nài):一年,即一年的岁月。
- 琅山:位于浙江杭州西湖之北,山上有琅琊台,因而得名,也是游览胜地。
- 吟鞭:古代行旅之人常用以驱赶马儿的竹鞭。
【译文】:
西山之上,暮色中的烟雾缭绕,
春去秋来,岁月更迭,又有多少回能够再相见?
虽然只是十里之遥,但归来时并不晚,
夕阳映照着山水,我在黄昏中走过了琅山。
【赏析】:
本诗描绘的是诗人在夏日的一个傍晚时分,行走在杭州西山的道路上,感受着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时间的流转。首句“晚烟散发出林间”,通过“晚烟”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深远的氛围,同时“散发”一词传达出烟霭弥漫的景象,给人以朦胧而神秘的感觉。
第二句“一岁曾能几度还”,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在这里,“一”代表一年,“几度”则表示多少次,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飞逝、岁月更迭的无奈与感慨。这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第三句“十里吟鞭归未晚”,展现了诗人虽已远离家乡数里,但仍然怀揣着回家的心情,并未感到疲惫或迟暮。这里的“吟鞭”不仅指代诗人手中所持之物,也象征着旅途中的诗意与情感的寄托。
末句“夕阳影里过琅山”,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和画面收束,描绘了诗人在夕阳余晖下经过琅山的情景。“夕阳”作为自然界中极具象征意义的元素,它不仅代表着一天的结束,也暗示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西山、晚烟、归途以及夕阳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