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藏竹掩小柴门,半架朱藤覆短垣。
圣代极知非避世,偶逢鸡犬似桃源。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诗人在西山道上偶遇的一幅幽静景象。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诗人所见所感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花藏竹掩小柴门,半架朱藤覆短垣。
首句“花藏竹掩小柴门”,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置身于山间小路,远远望去,一座古朴的小柴门被繁茂的竹林掩映着,显得格外神秘。竹子高大挺拔,绿叶婆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为这座小柴门增添了几分生机和灵气。
半架朱藤覆短垣,这句诗则进一步描绘了柴门的细节。朱藤缠绕在短垣上,如同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轻轻抚摸着城墙,给人一种温馨而舒适的感觉。同时,朱藤的色彩也使得这座小柴门更加醒目,仿佛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圣代极知非避世,偶逢鸡犬似桃源。
第二句“圣代极知非避世”表达了诗人对当今社会的深刻思考。在盛世之中,人们纷纷追求名利,却忘记了内心的宁静和淡泊。然而,诗人却认为这种追求并不是真正的避世生活,而是内心的迷失和无奈。他希望人们能够回归内心,过一种简单、宁静的生活,远离世俗的纷扰和诱惑。
第三句“偶逢鸡犬似桃源”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诗人在山间漫步,偶然间遇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桃花源。这是一个充满和谐与安宁的世界,没有战争与争斗,只有鸡鸣狗叫和鸟语花香。在这里,人们过着简朴而快乐的生活,相互帮助、关爱,共同创造着美好的未来。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景物与内心的情感紧密相连,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意境。同时,诗人通过对当前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批判,展现了自己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