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苇沟村,膏车出邮传。
倦睫带残睡,春风醒酒面。
板桥响马蹄,拍拍起凫雁。
圆沙平似镜,幽草细如线。
此古长城窟,有辽作凉殿。
川原罫眼布,界限犬牙穿。
人坐安车中,行店默数遍。
宿粮不再舂,已阅五州县。
注释:
- 早发苇沟村:一大早就出发去苇沟村。
- 膏车出邮传:马车从驿站出发。膏,油脂,这里形容马的蹄声;邮传,驿站传递信息。
- 倦睫带残睡:眼带倦意,残留的睡意还未褪尽。
- 春风醒酒面:春风吹拂着脸颊,让人清醒。
- 板桥响马蹄,拍拍起凫雁:马蹄声在木板桥上响起,仿佛鸭子和鹅群被惊吓而起。
- 圆沙平似镜,幽草细如线:平坦的沙滩像镜子一样平滑,而草丛则像是细丝线般柔软。
- 此古长城窟:这曾是古代的长城遗址。
- 有辽作凉殿:曾经辽国用作避暑的凉殿。
- 川原罫眼布:平原广阔,视野开阔。
- 人坐安车中,行店默数遍:人们坐在马车中,默默地计算着路程。行店,指沿途的客栈。
- 宿粮不再舂,已阅五州县:已经走过了五个州县,粮食已经用完了。舂,舂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旅途风光的诗,通过诗人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从清晨出发,到夜晚的休息,诗人经历了一天的旅程,感受了四季的变化,体验了生活的艰辛。
首句“早发苇沟村”,点明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句“膏车出邮传”,形象地描绘了马车行驶的场面,同时暗示了旅途的艰辛。第三句“倦睫带残睡”,表达了诗人旅途劳顿、疲惫不堪的状态。第四句“春风醒酒面”,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渲染,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诗人转向了自然景观的描写。第五句“板桥响马蹄”,描绘了马车行进时的声音和场景。第六句“拍拍起凫雁”,则是对马蹄声的进一步想象,仿佛听到鸭子和鹅群被惊起的声音。第七句“圆沙平似镜”,以圆润的沙洲比喻平静如镜的水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第八句“幽草细如线”,则以幽深的草丛比喻细腻的情感。
诗人又回到了旅途的主题。第九句“此古长城窟”,点明了目的地——古老的长城遗址。第十句“有辽作凉殿”,则是对长城遗址的进一步描绘,暗示了历史的痕迹和岁月的沧桑。第十一句“川原罫眼布”,描绘了广阔的平原和开阔的视野。第十二句“人坐安车中,行店默数遍”,则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和无奈。最后一联“宿粮不再舂,已阅五州县”,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旅途结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旅途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