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钟河岳应昌期,三十三山并效奇。
潞国久当枢密任,温公深受圣慈知。
赞成大计锄三孽,扫荡游氛掌六师。
难得十年官二府,故乡田宅了无遗。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作者借赞颂曾国藩的丰功伟绩,抒发了对历史兴衰变迁的感慨。“中兴名臣”指曾国荃,字沅甫。曾国藩的长子,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授内阁中书,历官至两江总督。咸丰三年(1853),以湖南团练大臣身份率兵援鄂。次年克武昌,克九江、安庆等城。同治元年(1862),克南京,旋任钦差大臣剿捻,连克滑县、菏泽、曹县等地。同治三年(1864),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先后攻下金陵(今南京)、镇江、常州、苏州、杭州、嘉兴、海宁、湖州等城。后因受忌于朝廷,被调回原籍,旋又起复为两江总督。在任期间,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余部,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此诗首句“灵钟河岳应昌期”,是说湘江之畔有一座巍峨的衡山,山势高耸入云,如同神灵所钟,预示了国家将出现一段繁荣昌盛的时代。“三十三山并效奇”,“三十三山”指衡山,即南岳衡山。“效奇”是说这些山峰齐声吟唱,共同赞美太平盛世的到来。“潞国久当枢密任”,是指曾国藩之子曾国藩,历任过多省巡抚和总督,曾长期主持军机大事,是清初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温公深受圣慈知”,是指曾国藩的好友兼恩师欧阳兆熊,字温公,江西临江府人,曾与曾国藩同科及第,后来成为曾国藩的主要幕僚。“赞成大计锄三孽”,“大计”指平定太平天国的大计,“三孽”指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三大首领。“扫荡游氛掌六师”,是指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曾国藩指挥清军收复失地,扫平叛乱势力。“难得十年官二府”,“二府”指曾任湖北巡抚、江西巡抚和两广总督三处要职。“故乡田宅了无遗”,“故乡”是曾氏家族世代居住的地方,“田”“宅”都是曾氏家族所拥有的财产。这两句是说,曾氏家族在曾国藩的带领下,历经战乱,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生产生活。最后一句“难能可贵的是,十年间曾氏家族没有失去任何东西”,是对曾氏家族经历战乱却依然能够维持生计的最好说明。
【赏析】
《中兴名臣咏爵相曾文正公国藩》: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陈宝琛为纪念其岳父曾国藩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作于光绪五年(一八七九)。这首诗主要通过赞美曾国藩辅佐清朝建立和巩固统一事业的杰出功勋来表达对曾氏家族的敬爱之情。
诗前四句先描绘曾氏家族在曾国藩带领下历经战乱却依然可以维持生计的情景:曾氏家族在曾国藩的带领下,历经战乱,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生产生活。
中间八句则从不同角度歌颂曾氏家族的卓越贡献:曾氏家族在曾国藩的带领下,经战乱而没有损失任何东西;曾氏家族曾经担任过多省巡抚和总督等重要职务;曾国藩的好友欧阳兆熊,是曾氏家族的重要成员;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曾氏家族还曾经担任过两广总督等重要职位;曾氏家族在曾国藩去世后,仍然能够保持家族的荣誉和地位。
末四句则是对曾氏家族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曾氏家族在曾国藩的领导下,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值得后人学习和尊敬;曾氏家族在曾国藩去世后仍然保持家族的荣誉和地位。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感情真挚深沉,是一首很好的爱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