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尽江南寒气深,城高野旷急荒砧。
萧然一片吴门月,尽是残宵越国心。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通观全诗,理解诗意,然后结合选项分析即可。

望月思家:望着月亮思念家乡。

“秋尽江南寒气深”:深秋时节,江南地区天气寒冷。

译文:秋天快完了,江南一带天气寒冷,城墙高高地屹立着,城外旷阔无际,荒草野地间传来急促的砧声。月光清冷,萧疏一片,都是残夜越州(今浙江绍兴)人的心情。

注释:①秋尽:指秋季结束。②江南:指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③城高:指城墙高耸入云。④吴门:古称吴郡,今江苏苏州一带,这里泛指江南一带。⑤残宵:深夜。⑥越国:古地名。⑦心:指思乡之情。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秋末冬初,望见一轮明月,不禁想起远方的家乡和亲人,而这种思念之情,又深深地寄托在了越州的月色之中。首句写秋风送爽,天气渐凉,诗人站在城上遥望天空,只见一轮明亮的圆月挂在高空,月光洒满大地;次句描写了秋夜的寂静气氛和诗人的思绪;第三句以吴门之月来反衬越州之月,用吴门之月暗指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后两句写越州之夜,月色凄美,更显出诗人的孤独寂寞,也更加突出了他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整首诗构思精巧,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

【答案】

示例1:秋尽江南寒气深,城高野旷急荒砧。(第一、二句)

译文:秋日已过,江南一带的天气渐凉,城墙高高地矗立着,城外辽阔无垠的野地间,不时传来一阵砧木撞击的声音。

注释:①秋尽:指秋季结束。②江南:指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③城高:指城墙高耸入云。④吴门:古称吴郡,今江苏苏州一带,这里泛指江南一带。⑤残宵:深夜。⑥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

赏析:这两句写诗人眺望天空中的皎洁明月,联想到秋天即将过去,江南地区天气逐渐寒冷,于是诗人不禁想起了远方的家乡和亲人,而这种思念之情,又深深地寄托在了越州的月色之中。前一句写诗人登城远眺,只见一轮明亮的圆月悬挂在高空之上;后一句写诗人看到月色如此明亮,不禁想到了家乡和亲人。这两句诗紧扣“望月”这一主题,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

示例2:萧然一片吴门月,尽是残宵越国心。(第三、四句)

译文:月光清澈,一片明亮,这是越州夜晚的月光;月光下,诗人心中充满了对家乡、亲人和祖国的思念之情。

注释:①萧然:形容月色凄清、空明、淡雅。②吴门:古称吴郡,今江苏苏州一带,这里泛指江南一带。③越国:古地名。④残宵:深夜。

赏析:这两句诗紧承前两句而来,通过写月色的变化,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前一句写月光清澈明亮,一片明亮,这是越州夜晚的月光;后一句写在这样的月光下,诗人心中充满了对家乡、亲人和祖国的思念之情。这两句诗通过对月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愁与忧伤。

示例3:霜落吴江水漫漫,江天一色雁声连。

译文:深秋时节,霜降之后,吴江两岸的河水显得十分广阔、深邃。江面上空碧蓝的天空与远处的雁群相映成趣,它们时而发出鸣叫,时而展翅翱翔。

注释:①霜落:即“霜降”,指深秋时节。②吴江:古称吴郡,今江苏苏州一带,这里泛指江南一带。③雁声:指大雁叫声。④连:指相互呼应。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秋景图,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前一句写霜降之后,吴江两岸的河水显得十分广阔、深邃;后一句则写江面上空碧蓝的天空与远处的雁群相映成趣,它们时而发出鸣叫,时而展翅翱翔,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