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夜山灵朝,皓月照黄鹄。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借咏定陶铜鼎来抒发胸中不平之气。首联“云台先生以西汉定陶铜鼎置于焦山首倡媵鼎歌命同人和之”点出诗人所咏对象。“云台”指东汉末年曹操封魏王时建的一座高山,因山上有云台寺而得名。这里借指铜鼎。定陶是汉代诸侯国,位于今山东定陶县,故址今属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云台先生”是指曹操。曹操在任兖州牧期间,曾铸一铜鼎,并刻铭文,称“有汉德造”,以示纪念。他以铜鼎自比汉朝,意在表明自己要像当年刘邦那样,统一中国。“置于焦山首倡媵鼎歌命同人”是说曹操铸造铜鼎后,先在焦山举行盛大的仪式,然后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刘备,表示对刘备的敬意和信任。
颔联写月夜下的情景,“遥夜山灵朝,皓月照黄鹄。”月亮照耀着一只黄鹄,使这只孤雁显得更加皎洁。“遥夜”是说夜色遥远;“山灵”即山神,指月夜中的山景;“皓月”即明亮的月光。“皓月照黄鹄”一句,用典。《汉书·苏武传》载: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单于逼其投降,不从。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让他牧羊。苏武餐雪而饮,终不被动。后来汉昭帝派使者去匈奴索回苏武,匈奴单于又拘押使者于大泽中。苏武只得饮雪充饥,历二旬乃得归汉。事见《汉书》卷五十七《苏武传》。这里的黄鹄,当是借指苏武。
颈联“云台先生以西汉定陶铜鼎置于焦山首倡媵鼎歌命同人和之得五古二十六韵”承接上文“云台先生”句,写曹操将铜鼎赠与刘备之事。曹操与刘备本是结义兄弟,但因政治上的分歧,反目成仇,最后走向兵戎相见。曹操送铜鼎给刘备,一方面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刘备的尊重和信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笼络刘备。
尾联“遥夜山灵朝,皓月照黄鹄”两句诗,是全篇的关键所在,也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遥夜”是说夜色遥远,暗示诗人所处的艰难险恶的时代环境。“皓月”即明亮的月光。这两句意思是说,在这遥远寂静的夜晚里,山里的神灵也出来观看月亮,只有那只孤雁独自高飞,它的身影映衬在皎洁的明月之下,显得格外孤独凄凉。这两句诗,既写了眼前的景象,又写出了自己的心境。诗人通过描绘月夜景象,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典故、比喻等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孤雁的形象,从而表达了诗人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怀,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叹。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的前半部分描写月夜山景,后半部分抒发自己的感慨。首联点出咏物的主题——铜鼎,同时引出下文对铜鼎的赞美。颔联用典写月夜景象,暗含诗人的感慨。颈联写诗人对曹操赠鼎的感慨。尾联写诗人的孤独感。整首诗构思精巧,意境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