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之瓦亭古萧关,陇山丛错高插天。迤北直趋朔方郡,汉唐师出由其间。
迤南六盘势尤雄,卓然踞地朝群峰。俯窥金城扼天水,矫若八翼排长风。
当时问道轩辕回,秦皇汉武夸雄才。六飞登山并骋望,昔之旌旗安在哉!
连峰积雪照天白,鸟飞荡荡不敢越,秦川东望空茫然。
但闻陇头流水声呜咽,使人对此肠断绝。有元之世南道通,从此径达河湟中。
国朝因之遂不改,悬军万里收青海。尔来防边诸健儿,驰驱峻阪如坦夷。
边郡转饷岁不绝,名王共入时有之。传车骆驿悉经此,嵯峨长作西藩篱。
书生有笔徒纵横,抵掌未勒燕然铭。愿假崆峒一片石,上为国家颂威德。
传之三十六属国,率尔梯航万世无终极。
【译文】
今天瓦亭是古代萧关,陇山丛生错立直插蓝天。向北一直通到朔方郡,汉朝唐朝的部队从这里出发。
向西六盘山势更雄壮,卓然屹立占据着高峰。俯视金城扼守天水,矫若八翼排开长风。
当时问道轩辕回,秦皇汉武夸英雄才能。天子六驾登山并骋望,往日旌旗安在呢?
连峰积雪照天白,飞鸟荡荡不敢越过,东望秦川空茫然。
但听陇头流水呜咽声,使人对此肠断绝。有元之世南道通,从此径达河湟中。
国朝因之遂不改,悬军万里收青海。从今以后防边诸健儿,驰骋崎岖如同坦途。
边郡转饷岁不绝,名王共入时有之。传车络绎悉经此,嵯峨长作西藩篱。
书生有笔纵横挥,抵掌未勒燕然铭。愿借崆峒一片石,上为国家颂威德。
传之三十六属国,率尔梯航万世无终极。
【赏析】
《登六盘山作歌》是诗人登临六盘山后写下的一首咏怀之作。全诗可分为四段:首段写六盘山的雄伟;第二段写汉武帝出塞征战的历史和唐玄宗对边事的关心;第三段写边地人民的生活状况;末段以“书生”之语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首段写六盘山的宏伟气势。诗人首先描绘了六盘山与周围山峦的错落有致,高耸入云的景象,再进一步描绘了六盘山地势的雄浑磅礴之势,最后以“迤北直趋朔方郡”收束,点出了六盘山的地理特点。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六盘山的地理位置,还表现了诗人对六盘山的热爱之情。
第二段写汉武帝出征的故事。汉武帝为了巩固边防,曾多次出塞征战,留下了很多历史遗迹。诗人通过“汉唐师出由其间”,将历史的车轮带到了唐代,而唐代又有许多著名的将领如郭子仪、李光弼等人。这些将领都曾率领军队出征疆场,保卫国家。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昔日的旌旗已不复存在。这一部分不仅回顾了历史上的英雄事迹,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第三段描绘了边地人民的日常生活。诗人描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包括他们的居住环境、饮食习惯等方面。同时,他也描绘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如“连峰积雪照天白,鸟飞荡荡不敢越”,形象生动。这些描写既表现了边地人民的艰辛生活,也展现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末段以“书生有笔纵横挥”开头,诗人以自己的身份和学识,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他希望能够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像古人一样,为国家做出伟大的贡献。
整首诗通过对六盘山及其周边地区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景画卷。同时,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自己深沉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