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哑水关乌白颈,一叶随波舞渔艇。临风喝问神扬扬,贾客书生本平等。
闻说看山例无税,振衣起舞私自幸。只有羁愁税亦佳,关吏摇头偏不肯。
未到夔巫双鬓斑,一重滩是一重关。蒲帆椎牛望白帝,瓜皮畏虎穿乌蛮。
谁始抽厘饷军府,今日江淮念雷祖。闽粤海关多漏厄,梁益一隅亦何补。
榷盐分卡纷如麻,青山缺处皆官衙。今年八辈入孙水,蜡虫利厚人无哗。
蜀民好义自天性,但令涓滴归公家。君不见绿衣奴子面如玉,胡琴当关弹啄木。
后房糊槅剪春罗,东浦花雕香出屋。烧兰翠釜驼峰熟,貂锦壁衣宵度曲。
岂知忧乱杜陵翁,瑟缩津头肌起粟。离愁满载下吴天,端然自向南云哭。

【注释】

哑哑——水声。关:渡口、关卡。神扬扬:神态自得的样子。贾客:商人。书生:读书人。平:平等,没有差别。看山例无税:指不交税收。振衣起舞私自幸:指自己可以随意穿行而不用纳税。只羁愁税亦佳:指只被征了一点税,也还不错。关吏:关卡官吏。摇头偏不肯:指不肯通融。未到夔巫双鬓斑,一重滩是一重关:指还没有到夔州巫山就已满头白发了。夔巫:夔州和巫峡。双鬓斑,指两鬓如霜,形容年纪很大。蒲帆:用蒲皮编成的船篷。椎牛:杀一头牛祭祀。白帝:即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瞿塘峡口。瓜皮:瓜皮制的船篷。乌蛮:居住在四川的少数民族。

谁始抽厘饷军府:谁开始征收赋税来供应军队。榷盐分卡:专营盐业的人所设立的关卡。分卡,指专卖盐的人所设置的关卡。纷如麻:像成群的麻一样多。梁益一隅:指四川东部一带。何补:有什么益处?榷盐,专营盐业。分卡,专卖盐的人所设的关卡。纷如麻,像成群的麻一样多。青山缺处皆官衙:青山上缺的地方都设有官府。蜡虫:蜡烛。利厚:获利丰厚。人无哗:百姓没有抱怨的。蜀民好义自天性:四川百姓天生就有讲求仁义的本性。但令涓滴归公家:只要点滴的收入归于公家。君不见绿衣奴子面如玉,胡琴当关弹啄木:你看见那些穿着绿衣服的奴仆,脸儿像美玉一样白净,正在关口弹奏着胡琴,敲打树木发出声音。后房糊槅剪春罗:后院里用红色的布糊着窗户,剪裁出春天的罗帐来悬挂。东浦花雕香出屋:东边的池塘上用雕刻的花朵装饰着,香气弥漫到屋子里。烧兰翠釜驼峰熟:炉火上炖着兰花香的铜鼎,驼峰烤得焦脆可口。貂锦壁衣宵度曲:穿着貂皮织的锦缎衣服,夜里还在唱歌跳舞。岂知忧乱杜陵翁,瑟缩津头肌起粟:哪里知道忧心战乱的杜甫老翁啊,身体瑟缩得像在河水中浮着的冰块一样,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离愁满载下吴天,端然自向南云哭:离别的痛苦装满了天空,他默默地向南望着天空,好像在哭泣。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五年(810)秋作于夔州之作,时年53岁。诗人在夔州任刺史期间,因“以诗代画”、“以文为辞”而受到排挤,又遭贬谪,心情十分抑郁,于是借咏峡江风光,表达他对朝廷的不满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全诗写景细腻入微,叙事具体生动,抒发感慨深沉悲壮,充分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此篇与《夜泊牛渚怀古》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绝唱。

首联“哑哑水关乌白颈,一叶随波舞渔艇”,写水关两岸乌柏树长得很茂盛,树叶繁茂,遮没了水面,只有一只小船在水上摇摇晃晃地行驶。“哑哑水关乌白颈”,用拟人手法写乌桕树长得很高很茂盛,枝叶繁茂,遮天蔽日遮住了江水,看不见水底,只有一只船在水上飘流。“一叶随波舞渔艇”则写出了渔船在江面上飘流的情景。“临风喝问神扬扬”,写渔民驾船顺风而行,乘兴而去,神情非常得意。“贾客书生本平等”,写商人、读书人地位平等,不受任何歧视和欺压。“闻说看山例无税”一句,既表明了当地没有收税的情况,又表明了当地的统治者对商人、读书人的尊重。

颔联“闻说看山例无税,振衣起舞私自幸”,“闻说”一词,既点明消息的来源,又表示诗人对此事的怀疑。他不相信“闻说”的事情是真的,因为自古以来,凡是有山的地方,都有税可征,不可能例外。所以他说“闻说”。他之所以不信这个说法,是因为他早就听说“巴渝之郡号多赋”,即巴渝地区的税收很重,不可能没有税。但是既然“闻说”了,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思考,于是便产生了一种想法:“振衣起舞私自幸”。“私自幸”三字,表现了他当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多么的喜悦。

颈联“只有羁愁税亦佳,关吏摇头偏不肯”,进一步说明他为什么不信这个说法。他虽然不信这个说法,但是他还是相信税也是应该交的。他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是因为他相信税是应该交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相信“关吏摇头偏不肯”。他认为税是应该交的这一点,是因为他认为商人、读书人地位平等,不能让他们受歧视和欺负;他相信关吏摇头不肯收税这一细节,是因为他认为关吏们收税是为了谋利,不会让一个商人、读书人过不去。

尾联“未到夔巫双鬓斑,一重滩是一重关”,从侧面写诗人对夔州地区山水的赞美。“未到夔巫双鬓斑”,意思是说他还没有到达夔州,就已是满头白发了。“一重滩是一重关”,意思是说三峡的每一道险滩都有一座关隘,每一道险隘都有一道险滩。这里诗人把三峡的山水写得如此神奇美丽,真是使人叹服。“蒲帆椎牛望白帝,瓜皮畏虎穿乌蛮”,诗人在三峡航行时,看到三峡的山水是如此的美丽,不禁想到三峡的人们也是生活在这样的美景之中。“蒲帆椎牛”一句,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三峡人民生活的图画,使人感到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快乐和幸福。“瓜皮畏虎穿乌蛮”两句,则从另一个角度来表现三峡人民的勇敢和智慧,他们不仅敢于面对困难和危险,而且还善于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战胜困难和危险。

最后四句写诗人在夔州的所见所感。诗人在夔州时,经常听到一些关于战争和动乱的议论。这些议论让他感到非常不安和恐惧,于是他便常常独自坐在房间里吟诵诗词来排遣心中的忧虑。“君不见绿衣奴子面如玉”,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你见过那些身穿绿色衣服的奴仆吗?他们的面色就像美玉一样白皙、光滑。“胡琴当关弹啄木”,这里的“胡琴”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它发出的声响就像啄木鸟在啄树的声音一样清脆悦耳。“后房糊槅剪春罗”,意思是说:后院里用红色的布糊着窗户,剪裁出春天的罗帐来悬挂。“东浦花雕香出屋”,意思是说:东边的池塘上用雕刻的花朵装饰着,香气弥漫到屋子里。“烧兰翠釜驼峰熟”,意思是说:炉火上炖着兰花香的铜鼎,驼峰烤得焦脆可口。“貂锦壁衣宵度曲”,“貂锦”指的是用貂皮制成的衣服,“壁衣”则是用丝绸做成的衣服。”宵度曲”意思是说:在深夜的时候穿着这身华贵的衣服跳着舞。”岂知忧乱杜陵翁,瑟缩津头肌起粟”,“杜陵”在这里是一个地名,指的是长安附近的一个县,因为诗人的故乡就在长安附近,所以他就把长安附近的一个县叫做杜陵了。“瑟缩津头肌起粟”意思是说:你可知我忧心战乱的杜甫老翁啊?他的身体瑟缩得像在河水中浮着的冰块一样,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离愁满载下吴天”,“吴”是指长江下游的吴郡(今江苏苏州),也就是诗人的故乡所在地。这里的“离愁”是指诗人心中积累的忧愁。“离愁满载下吴天”,意思是说:我心中的忧愁像满载货物一样满满地装在船上,一路向下行船去了。

这首诗写景抒情,意境深远,情景交融,感情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