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月升首阳,照见希夷宅。
清光满关中,不与大河隔。
三峰吐灵气,缥缈越终夕。
仙掌金风寒,凉露下流腋。
谁倾东海水,洗此月上石。
竹柏茎稀微,淡墨绘虚白。
丹房发椒光,岩畔大星赤。
短松如老翁,散发苍龙脊。
仿佛玉女鬟,香云起盆坼。
欲归顾我影,我影布瑶席。
钟声忽飘堕,无人半天碧。
【赏析】
《万寿阁对月望岳》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七绝。诗中描绘了诗人仰望天空中皎洁明亮的月亮,以及其与山峦、松柏、仙掌等自然景物相映成趣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诗共分为十句,每一句都描绘了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第一句“春月升首阳,照见希夷宅”描述了春天的月光照耀在首阳山之上的情景,这里的“希夷宅”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住地。通过这句话,读者可以感受到春天的阳光明媚,万物复苏的景象。
第二句“清光满关中,不与大河隔”则描绘了月光照亮了整个关中地区的情景,而黄河两岸并没有被月光完全遮挡住,这体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受。
第三句“三峰吐灵气,缥缈越终夕”则是描绘了山峰之间散发出的灵气,以及这种灵气在夜晚仍然持续存在的壮观景象。这里使用了“三峰”和“缥缈”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形态和气势。
接下来的几句则分别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其他自然景观。如“仙掌金风寒,凉露下流腋”描绘了仙人手中金风拂动,凉露滴落的情景;“谁倾东海水,洗此月上石”则想象着有人将东海之水倾泻而下,用来清洗月亮上的污垢;“竹柏茎稀微,淡墨绘虚白”则以淡墨绘出了竹子和柏树的轮廓,勾勒出一片宁静而纯净的夜空。
结尾两句“丹房发椒光,岩畔大星赤”和“短松如老翁,散发苍龙脊”则分别描绘了仙人的住所和岩石边的巨大星星。这些细节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想象力。
整首诗采用了生动活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诗歌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