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南土色赤,返照万峰濯。
金焰出火出,槎丫歧鹿角。
今夕尚在平,不寐听仙乐。
山影墨头上,天倒压屋桷。
推窗看西岭,林木远如幄。
月落未落时,紫翠眩斑剥。
三峨荡云海,波心一锥卓。
光怪悸我魂,夜寒梦游岳。
《登峨眉》
岷南土色赤,返照万峰濯。
金焰出火出,槎丫歧鹿角。
今夕尚在平,不寐听仙乐。
山影墨头上,天倒压屋桷。
推窗看西岭,林木远如幄。
月落未落时,紫翠眩斑剥。
三峨荡云海,波心一锥卓。
光怪悸我魂,夜寒梦游岳。
【注释】
- 岷(mǐn): 四川岷江的旧称,这里代指四川。
- 返照万峰濯: 夕阳映照着群山如同洗涤一般。
- 金焰: 指日落时的晚霞或夕阳。
- 槎(chá)丫: 参差不齐。
- 岐: 岔。
- 今夕: 今夜。
- 平: 平坦。
- 墨头: 墨色的发丝或头发尖端。
- 天倒压屋桷(jué): 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 推窗看西岭, 推开窗户望向西边的山岭。
- 林木远如幄: 树木繁密,如同帐幕般延伸开去。
- 紫翠眩斑剥: 紫色与翠绿色交织在一起,闪烁着斑驳的色彩。
- 三峨: 指峨眉山中的三大主峰,分别名为大峨、二峨、三峨。
- 荡云海: 形容山峰云雾缭绕,犹如海上波涛。
- 波心: 波浪中心。
- 光怪: 光影奇异,奇特。
- 悸(jī)魂: 惊吓魂魄。
- 夜寒: 夜晚的寒冷。
- 梦游: 梦中漫游。
【赏析1】
此诗描绘了作者登至峨眉山巅,面对壮丽的自然景观而感到震撼和感慨的心情。首句“岷南土色赤”便奠定了全篇的基调——热情洋溢而又充满力量。接着诗人用“返照万峰濯”来表现太阳落山时余晖洒满山谷的景象,既形象又富有层次感。随后,“金焰出火出”和“槎丫歧鹿角”等诗句描绘了夕阳下山峰的形态多变与壮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接下来的“今夕尚在平”、“不寐听仙乐”透露了作者夜不能寐,渴望倾听自然之音的心情。而“山影墨头上,天倒压屋桷”则将山峰比作墨色的发丝,展现了一幅山水相依的自然画卷。“推窗看西岭,林木远如幄”进一步描绘了远望山林如帷幄般的美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最后两句以“紫翠眩斑剥”收尾,不仅点出了天色的变化,也象征着大自然的神奇与不可捉摸,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在大自然面前感受到的心灵震撼。
【赏析2】
本诗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通过对峨眉山上日落时分的景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比喻,将峨眉山的美丽景色刻画得栩栩如生。
首句“岷南土色赤”,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四川地区土地的颜色特征,也为后续的景物描写奠定了基础。紧接着,“返照万峰濯”一句,形象地展现了太阳落山时,余晖洒在山间的情景,给人以宁静而壮美的感觉。
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使用了“金焰出火出”、“槎丫歧鹿角”等形象化的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晚霞中的山峰形态各异的景象,既有雄壮之美,也有柔美之态。这种对比鲜明的描写手法,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诗中的“今夕尚在平”、“不寐听仙乐”等句子,传达了诗人因欣赏美景而难以入睡,只能静待天明的心情。而“山影墨头上,天倒压屋桷”等句子,更是将山峰与天际线巧妙融合,形成了一种天地合一的壮观景象。
最后两句“推窗看西岭,林木远如幄”和“紫翠眩斑剥”,则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