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下大峨石,再过桫椤坪。
来时险绝处,重到路欲平。
风泉洒珠玉,就枕神魂清。
孙翁古铜罐,量药手自烹。
涧筱及崖杉,火发寒琴鸣。
雷威披褐裘,雪中听松声。
空山灭人迹,知君何处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名为《登峨眉山》,全诗如下:

趋下大峨石,再过桫椤坪。    
来时险绝处,重到路欲平。    
风泉洒珠玉,就枕神魂清。    
孙翁古铜罐,量药手自烹。    
涧筱及崖杉,火发寒琴鸣。    
雷威披褐裘,雪中听松声。    
空山灭人迹,知君何处行。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向山下走去,经过大峨石后,又经过了桫椤坪。
当初来到的时候,道路十分险阻,但现在却已经平坦。
风吹过山间清澈的泉水,仿佛珍珠和玉石一般,让我在睡梦中也感到心神清明。
看到孙翁那古铜色的药罐,是他亲手煮的药,让人感到温暖。
涧中的筱竹和悬崖上的杉树,在燃烧的火焰中发出清脆的声音,如同寒冰般的琴声。
雷声威猛如同披着褐色外衣的老者,我在雪地里聆听松树的声音。
空旷的山野已经不见人的踪迹,不知你如今在何处?

注释:

  • 趋下大峨石:指诗人沿着山路向下行进。
  • 再过桫椤坪:指诗人再次经过桫椤坪。
  • 来时险绝处:形容当初到达这个地方时,路途艰险。
  • 重到路欲平:指现在重新来到这里,道路已经平坦。
  • 风泉洒珠玉:形容山间的溪水清澈如珠玉般晶莹。
  • 就枕神魂清:指诗人在入睡前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平静和清明。
  • 孙翁古铜罐:指孙翁那古朴的药罐。
  • 量药手自烹:孙翁亲自煮药。
  • 涧筱及崖杉:指涧边的筱竹和崖上的杉树。
  • 火发寒琴鸣:形容火烧起时,寒冰般的琴声响起。
  • 雷威披褐裘:形容雷声威严如同穿着褐色外衣的老汉。
  • 雪中听松声:在雪中听到松涛的声音。
  • 空山灭人迹:形容山林之中没有人影。
  • 知君何处行:表示对孙翁的关切,想知道他如今在哪里行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山间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诗中通过对比“险绝”与“路欲平”,以及“冷瑟”与“清音”等词语的使用,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在攀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感受。同时,通过描述孙翁的行为和他使用的工具,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整体上,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透露出他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