蓐食访九老,直入地底天。
秉烛暗有声,策策霜叶燃。
竹下见虎迹,苔上闻龙涎。
白云涨幽谷,小语万窍传。
老僧不识日,黑影坐一砖。
琼户莫敢撞,或恐惊诸仙。
阴河沧海通,何年撑铁船。
鸡鸣化为石,洞口迷寒烟。
【赏析】:
峨眉山,位于四川峨嵋县,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这首诗大约是作者在登峨眉时所作。全诗通过描写峨眉山的自然景观和奇丽风光,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首句“蓐食访九老”,意为黎明时分,作者去拜访九位年迈的老者,这里的“九老”很可能是指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的汉钟离。
第二句“直入地底天”,描绘出峨眉山高耸入云,如同直插大地的景象。这两句诗描绘出了峨眉山雄伟壮观的形象。
第三句“秉烛暗有声”,描绘出作者手持蜡烛,照亮了周围的环境。这里的“秉烛”可能意味着夜晚或者昏暗的环境中,而“秉烛有声”则描绘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
接下来几句,诗人继续描绘峨眉山的美景。“竹下见虎迹,苔上闻龙涎”,描绘了竹林中的虎迹和苔藓上的龙涎,展现了峨眉山中丰富的动物和自然景色。
第五句“白云涨幽谷,小语万窍传”,描绘了峨眉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以及声音在山谷中回荡的情景。
第七句“老僧不识日,黑影坐一砖”,描绘了一位老僧人坐在一块石头上,他不知道太阳已经下山,只能感受到阴影的存在。这句诗描绘出了一种宁静、孤独的氛围。
第八句“琼户莫敢撞,或恐惊诸仙”,描绘了作者不敢轻易打扰仙人的生活,以免惊动他们。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仙人的尊敬之情。
第九句“阴河沧海通,何年撑铁船”,描绘了峨眉山的一条河流与大海相通的场景。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峨眉山美景的赞叹之情。
第十句“鸡鸣化为石,洞口迷寒烟”,描绘了一只鸡鸣叫后化作石头的景象,以及洞口被寒烟笼罩的情景。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峨眉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峨眉山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