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相并玉壶清,造物无端妒月明。
藜杖有神吹夜火,霓裳何处度新声。
萧森雨气凌窗入,缭绕云烟掠树行。
纵饮雄谈真胜事,庾楼得似此时情。
高人相并玉壶清,造物无端妒月明。
藜杖有神吹夜火,霓裳何处度新声。
萧森雨气凌窗入,缭绕云烟掠树行。
纵饮雄谈真胜事,庾楼得似此时情。
注释:
【高人相并】:形容文人雅士聚在一起讨论学问或诗歌。
【玉壶清】:指清澈的玉石制的酒壶,这里比喻高洁的人品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造物无端妒月明】:造物主没有恶意,但嫉妒明亮的月光。
【藜杖】:一种用草茎制成的手杖。
【吹夜火】:夜晚点燃灯火,照亮黑暗。
【霓裳】:指女子的衣裙,常用来比喻歌舞。
【萧森雨气凌窗入】:形容雨气弥漫,仿佛能侵入窗户。
【缭绕云烟掠树行】:形容烟雾缭绕,树木被其覆盖。
【纵饮雄谈】:尽情饮酒,畅谈时事。
【庾楼】:古代的一种建筑,常用于宴请宾客。
【得似此时情】:像现在这样,心情舒畅,意气风发。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之夜的情景诗。首句“高人相并玉壶清”,描绘了一群文人雅士相聚一堂,共品玉制酒壶之清美,暗喻他们的品格高尚,生活情趣高雅。接着诗人以“造物无端妒月明”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对光明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句“藜杖有神吹夜火”,则描绘了一个孤独的身影,独自点燃灯火,照亮黑暗的场景。这种形象给人以坚韧、不屈的感觉,同时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第三句“霓裳何处度新声”,则是对音乐的描绘。这里的“霓裳”象征着优美的舞姿,而“度新声”则暗示着音乐的新颖和独特。整句诗充满了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接下来四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象。先是“萧森雨气凌窗入”,然后是“缭绕云烟掠树行”。这两句诗将雨景和云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最后两句“纵饮雄谈真胜事,庾楼得似此时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下生活的享受和满足。这里的“纵饮雄谈”和“庾楼得似此时情”都是诗人对于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期望。
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