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造产奇石,镇古植于此。如何好事者,指为涂山氏。
禹也神圣启也贤,事迹分明垂经史。异说纷纷徒浪传,堪供一笑而已矣。
我来盘膝坐石阴,石上题诗难遍视。白石斑驳成黛色,立卧合看应相似。
闻说前峰洞壑幽,逸兴飘飘振衣起。北上层峦一纵目,莽莽山川自流峙。

【注释】

大造:天。指上天造化(天地自然造化)。

启母石:传说中的禹母所化之石,在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境内的涂山上。传说禹治水时,涂山氏之妹涂山氏女采桑于涂山,被禹看见后爱上她,并娶她为妻,生下一子启。涂山氏女的丈夫听说此事后,便自杀了。禹非常伤心,就埋葬了他的尸体,并在墓旁立了一块石头,这块就是“启母石”。

镇古植于此:使这个地方长久地保存下来。镇古,长存。植,竖立或树立。

涂山氏:神话中的部落首领名简狄。传说中她吞下玄鸟(燕子)蛋,怀孕生子禹。

涂山下:涂山即今安徽蚌埠市北郊的怀远县涂山镇,涂山下是古代的地名。

禹也神圣启也贤,事迹分明垂经史:禹和启都是圣人。他们的事迹清清楚楚地记载在经书上。

异说纷纷徒浪传:各种说法纷纷流传着。徒,徒然。

堪供一笑而已矣:只能当作一笑而已。

盘膝坐石阴:盘腿坐在石头下面,形容安祥、宁静的状态。

石上题诗难遍视:在石头上题写了一首诗,很难看遍。

白石斑驳成黛色:白色的石头上斑斑点点的是黑色,像黑色的脸。

立卧合看应相似:站着坐着看都像是同一个人。

前峰洞壑幽:前面的山峰洞穴景色幽深。

逸兴飘飘振衣起:心情舒畅,神清气爽,好像要振衣而起。

北上层峦一纵目:向北眺望层峦起伏的山岭。

莽莽山川自流峙:茫茫的山河从中间分开流淌,耸立着。

【赏析】

《启母石》是一首咏怀诗。全诗以启母石作引子,诗人来到启母石下,看到石头上有古人的诗句,于是产生了许多联想和感慨,表达了对启母石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先来看第一联:“大造产奇石,镇古植于此。”这两句意思是说大自然孕育出了许多奇石,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启母石了。诗人用“大造”这个词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接着又写到:“如何好事者,指为涂山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些喜欢攀龙附凤的人将启母石误认为是涂山氏的化身了。诗人对于这些人的行为表示出不屑的态度。

接下来是第三联:“禹也神圣启也贤,事迹分明垂经史。”这里的“禹”指的是古代的夏朝开国皇帝,他治理洪水有功,因此被称为神圣。而“启”则是夏朝第二位君王,他继承了父亲的遗业,成为国家的主人。这里诗人赞扬了这两位伟人的伟大事迹和他们的精神品质。

然后是第五联:“我来盘膝坐石阴,石上题诗难遍视。”诗人来到启母石下,盘腿坐下,静静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和诗句。这首诗虽然写得有些简略,但却深深地打动了诗人的心灵,使他久久无法忘怀。

第六联:“白石斑驳成黛色,立卧合看应相似。”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这块石头上的白色部分已经斑驳陆离,就像女人脸上的黑痣一样。而站立的和卧着的看起来却很像一个人。诗人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表达了对于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悠扬,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感。通过描绘启母石的美丽景色和自己的所见所感,诗人表达了对于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