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三百年,贤哲迈前世。
惟有经学衰,末流益虚伪。
侈口谈性道,枵腹薄经济。
人才日猥下,国步遂陵替。
先生百世士,生值明之季。
风雨自难鸣,松柏抗寒岁。
著述综百家,贯穿天人际。
起例托洪王,精博拔其萃。
杨王固不论,国朝亦少二。
阎毛犹屈强,江戴乃孤诣。
斯文何汉宋,通儒自无蔽。
学古在于通,真是有公议。
潜邱五十条,谲觚六七事。
音学亦一端,汀芒讵为累。
学途有戈矛,旷世一感喟。
尼父当衰周,微管笔袖词。
诸葛佐孱蜀,申韩亦可师。
立言三不朽,俊杰乃识时。
明祚昔云季,纲维久陵迟。
筹兵无严城,措饷竭九釐。
荐绅斗门户,坐视鼎社移。
东南踵敝化,鲁戈讵能挥。
先生丁横流,蒿目时事非。
风尚许六代,富强奖秦随。
大声而疾呼,用援溺救饥。
事云竟何及,或为异代资。

【诗句】

  1. 有明三百年,贤哲迈前世。——明朝经历了300年的历史,贤能的学者超过了以往的时代。
  2. 惟有经学衰,末流益虚伪。——只有经学(儒学)衰落了,其末流更加虚伪。
  3. 侈口谈性道,枵腹薄经济。——他们大谈性理之学,肚子却很空,对国家的经济事务不关心。
  4. 人才日猥下,国步遂陵替。——人才一天天堕落,国家的命运也就随之衰落。
  5. 先生百世士,生值明之季。——先生是百世之才,生活在明朝末期。
  6. 风雨自难鸣,松柏抗寒岁。——风雨不能使松柏发出声音,但松柏却能在寒冷的冬季挺立。
  7. 著述综百家,贯穿天人际。——他的著述涉及百家之学,贯通天地万物。
  8. 起例托洪王,精博拔其萃。——他开创的学说依托于洪武帝(朱元璋),精通博大,拔擢了众多优秀人才。
  9. 杨王固不论,国朝亦少二。——杨慎和王慎中(杨升庵、王守仁)固然不可相提并论,明朝也少有两位这样的大师。
  10. 阎毛犹屈强,江戴乃孤诣。——阎若璩(阎若璩)、江永(江藩)虽然也有他们的才华,但与阎、江相比,还有所不及。
  11. 斯文何汉宋,通儒自无蔽。——学问在汉、宋两朝都很兴盛,通达学问的人不会被偏见所困扰。
  12. 学古在于通,真是有公议。——学习古代知识不在于拘泥于某一门户,而在于通达理解。
  13. 潜邱五十条,谲觚六七事。——潜丘(即潜山)有五十条学术观点,其中六件事颇为奇特。
  14. 音学亦一端,汀芒讵为累。——音学虽然是学问的一部分,但也并非毫无价值。
  15. 学途有戈矛,旷世一感喟。——求学之路充满挑战和竞争,让人感慨万千。
  16. 尼父当衰周,微管笔袖词。——孔子处于春秋时期,他的言论被视为“微管”(微言大义)。
  17. 诸葛佐孱蜀,申韩亦可师。——诸葛亮辅佐蜀汉,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申不害和商鞅也可以成为学习的楷模。
  18. 立言三不朽,俊杰乃识时。——立德、立功、立言三者都是不朽的,俊杰之士能够认清时代的发展趋势。
  19. 明祚昔云季,纲维久陵迟。——明朝的统治已经衰弱,政治体制长期得不到整顿。
  20. 筹兵无严城,措饷竭九釐。——军队缺乏纪律,国库空虚,财政困难。
  21. 荐绅斗门户,坐视鼎社移。——士大夫之间互相争斗,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国家的政权逐渐被篡夺。
  22. 东南踵敝化,鲁戈讵能挥。——东南地区继续走下坡路,鲁国的大剑也无法挥舞起来。
  23. 先生丁横流,蒿目时事非。——先生面对国家危难的局面,深感忧虑。
  24. 风尚许六代,富强奖秦随。——当时风尚崇尚六代的繁荣,但对秦国的富强也给予赞赏。
  25. 大声而疾呼,用援溺救饥。——大声疾呼地呼吁拯救国家,就像用援手救助溺水的人一样急切。
  26. 事云竟何及,或为异代资。——然而这一切努力最终都无法改变局势,只能作为后世之人借鉴的经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