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已重九,城郭秋气爽。
雅游从群贤,载酒谒遗像。
平生书局随,席间劣函丈。
华檐芘髡缁,藻井护龙象。
尚德抑虚无,后死有吾党。
云何祀二百,社祭典久旷。
繄赖张与何,祠构事草创。
青红坏壁侧,三楹位东向。
罗拜十七人,祭酒布衣长。
精神感冥漠,灵魄接惝恍。
想见两度游,白发倚筇杖。
将身王尼车,戴首逢萌盎。
沉吟述古作,惨澹旧京唱。
空余两髯叟,旧识孤鹤状。
尽日号西风,寒涛送悲壮。
【注释】
- 今日已重九:今天是重阳节。
- 城郭秋气爽:城市和城墙在秋天的气候中显得格外清爽。
- 雅游从群贤:与众多贤人一同游玩。
- 载酒谒遗像:带着酒去祭拜先人的画像。
- 平生书局随,席间劣函丈:一生都在书房里度过,现在只能坐在简陋的座位上。
- 华檐芘髡缁:华丽的屋顶庇护着僧侣。
- 藻井护龙象:藻井上保护着龙的形象。
- 尚德抑虚无:崇尚道德,抑制虚幻。
- 后死有吾党:死后有我们这样的朋友。
- 云何祀二百,社祭典久旷:为什么要祭祀二百年,社祭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进行过了。
- 繄赖张与何,祠构事草创:这都要归功于张、何二君,祠堂的建设还在草创阶段。
- 青红坏壁侧,三楹位东向:墙壁上的壁画被破坏,三间的屋子位于东边。
- 罗拜十七人,祭酒布衣长:十七位官员和布衣长跪拜行礼。
- 精神感冥漠,灵魄接惝恍:精神感动了冥冥之中。
- 想见两度游,白发倚筇杖:想象着他曾经两次来此游览的情景,那时他的头发都白了。
- 将身王尼车,戴首逢萌盎:将要把自己装在尼车之中,戴着帽子去见傅亮。
- 沉吟述古作,惨澹旧京唱:沉吟地叙述过去的事情,悲凉地吟唱《旧京歌》。
- 空余两髯叟,旧识孤鹤状:只剩下两个胡须的老人,他们曾是旧时的朋友。
- 尽日号西风,寒涛送悲壮:整天吹拂着西风,寒潮中传来令人悲壮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全篇以重阳节为题,描绘了京城的寺庙中,许多官员及文人墨客聚集一堂,祭奠亡友顾先生的情景。
“今宵是重阳”点明时间,说明诗人是在重阳节这天来到慈仁寺祭拜顾先生。“城郭秋气爽”写城外的景色。重阳节这天,天气凉爽,秋高气爽。“雅游从群贤”,雅游,指雅致的游赏。从群贤,跟随许多有才学的人一起游玩。“载酒谒遗像”,带着酒去祭拜亡友顾先生的画像。“平生书局随”,“局”,这里指办公的地方。“平生”,指一生。“书局”,指书房。“席间劣函丈”,在席间,我地位较低。“劣”,这里是谦辞。“函丈”,古代对尊长的敬称,这里指席间在座的各位。“华檐芘髡缁”,“檐”,即屋檐。“芘”,通“庇”。“髡缁”,即僧衣,这里指僧侣。“藻井护龙象”,藻井,即斗拱下的方形装饰物,上面绘有各种图案。“龙象”,指佛祖的像。“尚德抑虚无”,“尚德”,崇尚道德。“抑虚无”,抑制虚幻。“后死有吾党”,“后死”,死后。“吾党”,我的同道或友人。“后死有吾党,云何祀二百”,为什么还要祭祀两百年?“祀”,祭祀。“社祭典久旷”,“社祭典”,指祭祀天地的礼仪。“久旷”,长时间中断未行。“繄赖张与何,祠构事草创”,“繄”,同“依”。“赖”,依靠。“张与何”,指张孝祥和何澹。“祠构事草创”,祠堂的建立还处在草创阶段。“青红坏壁侧”,青红色的墙壁上画有壁画。“三楹位东向”,“楹”,堂柱。“位”,位置。“东向”,向东面。这两句说有三间的房位于东边,墙壁上画有青红色壁画。“罗拜十七人,祭酒布衣长”,“罗拜”,跪拜行礼的姿势。“祭酒”,指官职名。“布衣长”,指平民出身的长者。“罗拜十七人”,十七位官员和平民身份的长者跪拜行礼。“祭酒布衣长,精神感冥漠”,“祭酒”,官名。“冥漠”,昏暗不明的样子。“精神感冥漠”,内心感到迷茫而悲伤。“灵魄接惝恍”,“灵魄”,指亡灵的灵魂。“惝恍”,形容神情恍惚不定的样子。“想见两度游”,“想见”,想象着。“两度”,指两次。“游”,这里指游览。“想见两度游,白发倚筇杖”,“两度游”,指生前多次游览。“白发倚筇杖”,“拄筇”,用筇竹做成的手杖。“白发倚筇杖”,表示老态龙钟,形容人年纪已大。“将身王尼车”,“将身”,准备着。“王尼车”,和尚的车,这里指佛教徒的车,也指尼姑的车。“戴首逢萌盎”,“戴首”,头上戴着帽子。“逢萌盎”,这里指傅亮。“逢萌盎”是傅亮的字。意思是说准备着头戴帽子去见傅亮。“沉吟述古作,惨澹旧京唱”,“沉吟”,低语,小声地说话。“古作”,指古人的诗作。“惨澹”,凄凉暗淡的样子。《旧京歌》,一首描写京城旧事的古诗。“旧京”,“旧京”指的是汴京(今河南开封)。“惨澹旧京唱”,意思是吟咏着《旧京歌》中的词句,悲怆地吟唱。
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汪应轸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故友的怀念之情和对故国山河的思念之情。全诗情感饱满真挚,语言简洁明快,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