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先要此心平,察察为怀是小明。
蚁垤虽微或碍步,羊肠极曲恐难行。
人宜脱俗嫌违众,事不妨奇要近情。
回想春游听鸟语,长堤林外鹧鸪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旅邸杂感》的诗句和译文,下面是逐句释义:
安居先要此心平,察察为怀是小明。
- “安居先要此心平”:意思是首先应该让内心平静下来,才能更好地处理事情。
- “察察为怀”:形容做事过于细致、小心谨慎,以至于忽略了大局。
- “是小明”:这里的“小明”可能是一个误植,应该是“大明”,意为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清晰的目标。
- “人宜脱俗嫌违众”:人应该脱离世俗,不与大众相违背。
- “事不妨奇要近情”:做事不必追求奇特,而要注重实际和人情。
- “回想春游听鸟语,长堤林外鹧鸪声”:回忆起春天的时候,听着鸟儿的叫声,在长堤外的树林中听到了鹧鸪的鸣叫。
译文:
内心的宁静是安居的前提,做事要有大视野且不拘泥于细节。
人应当超越世俗,不违背大众的意愿。
做事不必追求奇特,更应贴近实际情况和情感。
回想起春天游玩时,听到鸟儿的啼鸣,在长堤外的树林里,听到了鹧鸪的鸣叫。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的思考。诗人强调了内心平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平静时,才能够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他也提倡人们应该有大的视野和远大的志向,不要过分拘泥于小节,而是要有全局观念和人情味。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通过对自然界的声音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赏。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一些特点,比如文人墨客常常借景抒情,通过观察自然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