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鸡复命驾,早渡碧流河。
再行三五里,村小枕山阿。
桥横东西涧,场筑南北坡。
老农呼岁歉,害稼暑雨多。
适逢三叉路,未敢率尔过。
停车子细问,周行亦不讹。
在原碾白草,逾岭陟翠螺。
牧童不解事,犹作太平歌。
暮秋时节,我从金州长甸铺出发
听闻鸡叫再出仕,早早渡过碧流河。
再行三五里,村小枕山阿。
桥横东西涧,场筑南北坡。
老农呼岁歉,害稼暑雨多。
适逢三叉路,未敢率尔过。
停车子细问,周行亦不讹。
在原碾白草,逾岭陟翠螺。
牧童不解事,犹作太平歌。
注释:
- 暮秋时节:指秋季的傍晚时分,通常是指秋季的最后一个季节——秋季的尾端。
- 闻鸡复命驾:听到鸡叫后立即出发,表示要尽快完成任务或执行命令。
- 早渡碧流河:清晨渡过碧绿的河流。
- 再行三五里:再次走了三到五里的路。
- 村小枕山阿:村庄很小,坐落在山坡的一侧。
- 桥横东西涧:桥横跨着东西方向的山谷中的河流。
- 场筑南北坡:场上建在南北两侧的山坡上。
- 老农呼岁歉:年老的农民呼唤着庄稼歉收。
- 害稼暑雨多:由于夏季的雨水过多而导致庄稼受灾。
- 适逢三叉路:恰巧遇到了三条岔路口之一。
- 未敢率尔过:没有轻易地走过。
- 停车子细问:停下车来仔细询问。
- 周行亦不讹:经过四周观察也不被欺骗或误导。
- 碾白草:碾磨白色谷物。
- 陟翠螺:攀登青翠的山峦。
- 牧童不解事:放牧的小孩不懂事。
- 太平歌:歌颂和平的歌曲。
赏析:
这首四句诗通过描述诗人在秋天从金州长甸铺出发,途中所遇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以及与当地村民的交流过程,展现了一幅宁静又略带荒凉的秋日乡村风景画。
第一句“暮秋由一面山之金州长甸铺作”,诗人以“暮秋”点明了时间,同时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喜爱。接着,“由一面山之金州长甸铺作”描绘了诗人出发的具体地点,暗示了此行的目的和期待。
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的风景和遇到的人。例如,“桥横东西涧,场筑南北坡”描绘了桥梁横跨于山谷之间,场院位于山坡之上的情景,体现了乡村道路和建筑的自然布局。而“老农呼岁歉,害稼暑雨多”则反映了农民们因夏季雨水过多而遭受损失的情况。
当诗人来到三叉路时,选择不轻易穿越,而是停下来仔细询问周围的情况,以确保不会误入歧途,这体现了诗人对细节的关注和谨慎的态度。这种态度也体现在后面的诗句中,如“在原碾白草,逾岭陟翠螺”等,诗人在了解周边情况后才开始行动。
最后两句“牧童不解事,犹作太平歌”,则表现了乡村生活的纯朴和宁静。尽管外界环境可能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但这里的村民们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唱着关于和平的歌曲生活着。这种场景不仅反映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