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飞欲尽奈何春,赖此扶筇自在身。
涧水有香松粉落,寺门无路蕨拳新。
深林数笋频留步,远壑寻源屡问人。
回首借秋高阁上,隔年尚滞九莲因。
【注释】
过灵隐寺至石人岭有怀钝丁借秋阁礼九莲观音之约
过灵隐寺:经过灵隐寺。
石人岭:地名。
有怀:有所怀念。
钝丁:作者朋友,号钝庵。
借秋阁:在杭州西湖孤山北麓,因《白乐天集》中多有“借问家何处”等诗而得名。作者与钝庵常在此饮酒赋诗。
九莲观音:即九莲宝坐佛,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法相之一,为佛教菩萨。
【译文】
花落得似要尽了,奈何春天已过,赖有此身依靠杖扶,自在如风。
涧水旁松树飘香,松粉洒落;寺门无路可走,蕨菜拳新。
深林中笋子数不清,频频让人驻足欣赏;远壑之中寻找水源,屡次有人询问。
回首间,在高阁上眺望远方,却仍滞留于去年未到之处——九莲观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灵隐寺时所作。首联写春景。“花飞欲尽奈何春”意谓春去花谢,无可奈何。“赖此扶筇自在身”意谓有拄杖相伴,自得其乐。颔联写寺庙景色。“涧水有香松粉落”意谓涧边松树香气扑鼻,松粉飘落。“寺门无路蕨拳新”意谓寺门外生长着新鲜的蕨菜。这两联对仗工整,意境清新,写出了灵隐寺的自然风光和幽静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宁静、优美的基调。颈联写山中景物。“深林数笋频留步”意为山中竹林里竹笋繁多,频频让人驻足欣赏。“远壑寻源屡问人”意为在遥远的山壑深处寻找水源,屡屡向人询问。这两句以动衬静,进一步写出了灵隐寺环境的清幽和幽静。尾联写诗人的感慨。“回首借秋高阁上,隔年尚滞九莲因”,意为回首望去,只见在高阁上眺望远方,但那九莲观音的庙宇却还停留在去年没有到达的地方。这两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之情,表达了自己渴望再次到访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