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福田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是诗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要注意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结合题目的提示进行赏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能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倾向、艺术手法等方面做出评价。“题杨体之明府担稻图”一句中的“明府”是指杨体之。杨体之为明理县(今安徽怀远)知县,“担稻”就是种稻,即《诗经·谷风》里说的“不我荴黍,不我荴稷”。杨体之以身作比喻
【注释】: 1. 松寥阁海峰上人招饮同韬庵:松寥阁,即松寥亭。海峰上人是诗人的朋友。招饮,邀请饮酒。同韬庵,与作者一起品酒赏月的场所。 2. 斜阳:夕阳。虚阁敞松寥,空阔的阁楼在落日的余晖下显得格外开阔。 3. 阁下:楼阁的下面。寒江:冰冷的江水。万里潮:指大江之水。 4. 山木叶稀苍鼠窜:山中的树木已经稀疏,只有几只老鼠窜来窜去。 5. 海门声起大鱼骄:海面上的声音开始响起,一群鱼儿跳跃着
秋暮杨体之明府过麦浪舫雨中盘桓三日 注释:秋天的傍晚,杨体之明府经过麦浪船。在雨中停留了三天。 译文:秋天的傍晚,杨体之明府经过麦浪船。在雨中停留了三天。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的宁静景色,通过杨体之明府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人生经历的热爱。 清白子孙强项令,罢官来叩野人居。 注释:我是清廉正直的子孙,被罢官后来到你的家敲门。 译文:我是清廉正直的子孙,被罢官后来到你的家敲门。 赏析
喜晤栖碧上人 与师一别三年久,忽地相逢贺监家。我自夜深扶病骨,忍寒同对白桃花。 译文: 自从与我的老师分别已经三年多的时间了,今天突然在好友家遇到栖碧禅师。我已经夜深时分,疲惫地扶着生病的身体,忍受严寒,与栖碧禅师一同欣赏那盛开的白桃花。 注释: 1. 栖碧上人:栖碧禅师,字乐原,号岳云,江宁人,住上河徽州会馆。 2. 一别三年久:与老师离别已有三年的时光。 3. 贺监家:贺监是指贺知章
诗句释义与赏析 《板桥豆花庄晤马菊村》 1. 诗句原文 言寻板桥路,喜过豆花村。 老屋恰临水,故人方倚门。 欣然具鸡黍,相与论田园。 何日南山下,同君避市喧。 2. 译文解析 在寻找板桥的小路时,我非常高兴地走过了豆花村。 老屋正好位于河边,而我的老朋友正好靠在门前。 我很高兴地准备了鸡肉和米饭,我们相聚在一起谈论着农村的农田。 有朝一日,我希望和你一起隐居在南山之下,远离喧嚣的城市。 3.
【注释】 1.十一月十五:即农历十月,因“月”字的下半部分是“肉”,与“十”字的下半部分“夕”相重合。 2.桃唐:即桃花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地名。 3.烟水:指江水雾气蒙蒙,如烟雾缭绕。 4.画时:指景色如同画中一般,美不胜收。 5.谁家:指哪家,不知是谁家。 6.夜吹笛:指夜里有人吹笛子。 7.明月:明亮的月亮。 8.鸠兹:即芜湖县,今属安徽省。 【赏析】
注释: 有位客人,隔着剑关迢迢相望,相思之情难以排解,无法安慰对方。他只好从盘山的鸟道出发,把心中的思念寄往江南平远的群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人之作,诗人借写山水箑以寄怀胡古泉,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友人的牵挂之情。 首句"有客迢迢隔剑关",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隔遥远,彼此思念却无法相见的情景。"剑关"是古代的一道关口,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这里用来形容诗人与友人之间距离之遥
【注释】 宿钟山白云庵:在南京钟山,白云庵为著名景点。白云庵,位于南京市钟山南麓,始建于南朝梁代,是南京最古老的道观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晴看日向海中出:晴天的时候,太阳从海中升起。 雨觉云从足底生:下雨的时候,觉得云朵从脚底下生出。 唤起江城六朝梦:唤起了六朝时期的梦境。 天风吹下木鱼声:天宫的风吹动着木头制成的鱼形乐器发出声响。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白云庵的景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把握。 首联:空台寂寞久,日日满残阳。“空台”是说游雨花台后所见到的景致。诗人站在雨花台上,环顾四周,只见一片寂静,只有那残阳如血地挂在天空,这景象使人感到格外的凄凉和空旷。 颔联:不见雨花迹,时闻丛桂香。“不见雨花迹”,是因为雨花台已经荒芜,连雨花的踪迹也难以寻觅,可见雨花台的荒凉。“时闻丛桂香”则是指雨花台附近有桂树生长,桂树四季常青,花香沁人
注释: 淮水遥通江上潮,金陵王气此中消。 祖龙一凿关何事,直遣繁华送六朝。 译文: 在秦淮河旁,遥望江上的潮水涌动,金陵城(今南京)的皇权气息在这里逐渐消失。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在此凿山为门,这有何关系?只是让繁华的生活随着六朝的灭亡而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