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寻板桥路,喜过豆花村。
老屋恰临水,故人方倚门。
欣然具鸡黍,相与论田园。
何日南山下,同君避市喧。

诗句释义与赏析

《板桥豆花庄晤马菊村》

  1. 诗句原文
    言寻板桥路,喜过豆花村。
    老屋恰临水,故人方倚门。
    欣然具鸡黍,相与论田园。
    何日南山下,同君避市喧。

  2. 译文解析
    在寻找板桥的小路时,我非常高兴地走过了豆花村。
    老屋正好位于河边,而我的老朋友正好靠在门前。
    我很高兴地准备了鸡肉和米饭,我们相聚在一起谈论着农村的农田。
    有朝一日,我希望和你一起隐居在南山之下,远离喧嚣的城市。

  3. 关键词注释

  • 言寻:指寻找、探寻。
  • 板桥:地名,此处可能表示诗人行走的地方。
  • 豆花村:一个具体的地点或村庄的名字。
  • 鸡黍:古代的一种食物,这里指简单的家常菜。
  • 论田园:讨论农业和乡村生活。
  • 南山下:山的南面,常用来比喻隐居之地。
  1.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村景象和一个亲密的朋友相聚的场景。诗中的“言寻板桥路”表达了诗人对探索未知地方的渴望和好奇心,而“喜过豆花村”则展示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通过“故人方倚门”,诗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这种情感贯穿整首诗。

  2. 创作背景
    朱福田生活在清朝时期,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访问一个朋友后所作,通过描述朋友和自己的互动,表达了对友谊和乡村生活的感激之情。

  3. 文化意义
    《板桥豆花庄晤马菊村》不仅是一首诗,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际关系的细腻描述,这首诗传达了一种回归自然、追求简单生活方式的理想状态。这种理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性,鼓励人们放慢脚步,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