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闾葬后十余年,越人发之但空冢。
至今虎丘寺法堂,大佛三尊俨然奉。
生时役众人力耗,金精下藏虎上垄。
祖龙贪凿更致虎,银池铜棺费太冗。
金玉凫雁翔地中,虚上实下谤詾詾。
忽化为寺又千载,法当枯瘦消臃肿。
如何吴人风转侈,厥光如火艳锦拥。
万贿毕致先广闽,百技争陈到偶俑。
空令四民闲无职,秉烛来游织疑蛹。
駴心荡魄夫为乐,六月不炎走怂恿。
必有饥寒为受之,所好在尽吾其恐。
古悃愊吏久不闻,眼中靡靡兹较重。
九州懋迁总货宝,一郡输之无乃勇。
谁其作者谁救之,纵使佛来足亦踊。
迁延笑顾应真虎,惟尔不食故不竦。
【注释】:
阖闾:春秋时期吴国国君,名夫差。
发:挖掘。
但:只,仅。
大佛三尊:指虎丘寺的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三尊佛像。
生时:生前。
役:驱使。
金精:佛教用语,指佛性。
祖龙:秦始皇。
银池铜棺:古代帝王用银池装殓尸体,再用铜棺覆盖。
虚上实下:指外表庄严而内心却空虚。
忽化为寺又千载:忽然变成了寺庙,又过了千年。
法当枯瘦消臃肿:佛法应当是干瘦而没有多余的装饰。
吴人:指苏州人。
厥光:其光亮。
走怂恿(shǒunǒng):跑动,奔跑。
古悃愊(kǔnbi)吏:古代诚实正直的官吏。
靡靡(mǐmì):形容衰败的样子。
懋迁总货宝:懋迁,通“懋”,繁荣。总货宝,聚集宝物。
输之:贡献。
迁延:拖延。
笑顾:嘲笑。
应真虎:像真虎一般地笑。
不食:不吃。
竦(sǒng):耸起,高高举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在《天竺寺》一诗中的内容,描写了虎丘山上的天竺寺。诗中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生与死,虚与实,来表达人生短暂而佛法永恒的道理。
全诗可分为四句为一组,每组都以一个关键词开头,然后依次展开。第一句通常是描述某个事物或现象,第二句则是对这个事物或现象的评价或感慨,第三句则可能是对这个事物的进一步描绘或是对前两句的综合评价,最后一句则是对该事物的总结或者反思。
这种结构方式使得整首诗既有条理又有层次,既能够清晰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又能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诗人的观点。同时,这种结构方式也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的兴趣。